《武昌读本》2017年第四十七期
来源:区委宣传部 发表日期:2017-12-19 17:25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2017年128 星期五 楚天都市报武昌读本

一版

1

图文:武昌响应“百万大学生留汉工程”

提供1.5万个优质岗位、6000余个金融岗位纳英才

    楚天都市报副刊讯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李庆 通讯员昌轩)12月2,“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大型校园巡回招聘活动第八站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进行,193家企业参与招聘,提供了1.5万个优质岗位,其中有众多岗位与金融、经管类相关,金融专业岗位达6000余个,堪称校园巡回招聘活动以来的首个“金融专场”。

    作为本场承办方之一的武昌区,以华中金融城为依托,充分发挥总部经济优势,为争取更多金融专业人才留汉,助推武汉中部金融中心建设,也积极组织了大批辖区企业前往现场纳才。

    不少企业提供了优质岗位以及个人专属的发展计划,招聘岗位中,年薪10万元以上的岗位1013,年薪20万元以上的岗位180,年薪50万元以上的岗位5,年薪100万元的2个。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待遇优厚,吸引众多毕业生现场“牵手”。武汉市招财局主要负责人现场喊话高校学子留在武汉,发挥专业优势助力武汉建设中部金融中心,成就人生梦想。

    今年以来,武昌区注重精准落地,大力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工程”。围绕推动大学生“能就业、易创业、快落户、好安居”工作目标,依靠武昌区强大的区位优势和区域吸引力,主动充当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的急先锋和助力军。

    据介绍,武昌区力求做到在交通出行便利、企业办公相对集中的区域筹集大学毕业生租赁房,方便大学生入住,武昌提供的租赁房有免费WIFI、自助洗衣房、商业洽谈空间、大学生创咖、周末羽毛球场,大学生优惠食堂、共享电动汽车等。今年,武昌区已配租大学毕业生租赁房162,下一步将陆续推出12个项目738,目前正在装修及配置基本设施,预计明年1月可启动登记配租。   

图文:2017年度法治惠民(企)成果展拉开帷幕

“网红”现场普法受欢迎

    楚天都市报副刊讯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李庆 通讯员王刚 李书杰)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为深入贯彻十九大依法治国精神,全面推进法治城市建设,当日上午,武昌区2017年度法治惠民(企)成果展暨“12.4”国家宪法日法治宣传活动在湖北省图书馆举行。

    活动现场展示了武昌区2017年度法治惠民(企)项目20项。这些项目立足于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丰富法治产品,拓展法治服务,努力提升百姓幸福感,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

    其中,武昌区依托“调解网”平台推出的“帮扶社区居民及弱势群体的互联网+法律志愿服务平台”项目,获批列入2016年度武汉市“法治惠民”项目。互联网+法律志愿服务项目实施以来,凝聚了法律服务志愿者近600人,提供纠纷调解、矛盾疏导、法律咨询等各类公益法律服务近万次,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数百件,受到各方一致好评。

    武昌区检察院携手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武汉市武昌区公司,共同举办“春风送廉、检邮携行”活动,利用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的专业优势,以及邮政公司“走千家、串万户”的网络优势,共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将宣传资料送进机关、高校和企业。

    武昌法院创新思维,选派法官担任试点学校法治辅导员,开展“法官进校工作日”活动,法官每月安排一次与对口学校的法治教育活动,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工作方法,选取典型案例邀请试点学校学生来院旁听庭审,或安排法官到试点学校为师生家长上法制教育课。

    当日,现场还举行了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治宣传等活动。从全国首届“律政网红”网络直播大赛中诞生的“普法网红团”把普法第一站选在了本次活动。2位普法网红乘坐普法大篷车来到现场,她们不仅利用自带的网络流量进行直播,还与市民亲密互动,传播法律知识,将活动推向高潮。

二版

2

图文:一批志愿者和志愿组织获表彰

全区注册志愿者达18万人 互帮互助已成社会风气

    楚天都市报副刊讯 □楚天都市报记者李庆 通讯员陶慧君 余小菊 刘建明

    小区门口,大学生帮忙修理电器;老人家中,网格员为其打扫卫生;公园湖泊边,护卫队员骑着自行车巡逻;网吧商场里,公共秩序维护员来回值守……这群热心人有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12月5日是第32个国际志愿者日。当天,武昌区在首义路街召开大会,集中表彰志愿者组织和个人,有20家志愿者服务组织和150名志愿服务个人接受了表彰。此外,武昌区还举办了多场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在这个寒冬里,万余志愿者用热情和奉献温暖着服务对象。

    在杨园街电信社区,8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在社区广场,现场组织开展医疗、理发、美甲、皮具护理、法律咨询等便民服务;在中南路街多个社区,志愿者们走进背街小巷,清理各类垃圾,整治生活环境;在粮道街胭脂路社区,志愿者们自发清理社区内的共享单车,引导路人爱护公共设施。

    据介绍,区民政委自11月初启动2017年度优秀社区志愿者、最佳社区志愿者、优秀志愿组织评选活动,面向全区征集优秀志愿服务事迹。

    经各街道、各志愿服务组织推荐,区民政委对申报个人、组织进行考评考核,综合考虑申报者的志愿服务事迹,最终确定评选结果,决定授予李守荣等20名同志“最佳社区志愿者”称号,授予陈曦等130名同志“优秀社区志愿者”称号,授予武汉市武昌区美好社区志愿者服务中心等20个组织“优秀志愿组织”称号。

    近年来,武昌区积极打造“志愿者之城”,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建设。目前,推行全国志愿服务信息新系统以后,武昌区的志愿者登记注册增长到18万余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14.51%。大量志愿者活跃在各街道、社区,积极开展关爱邻里、老人、流动儿童、农民工、残疾人等志愿服务活动,互帮互助渐成社会风气。

    会上,区文明办主要负责人向与会的志愿组织代表和志愿者进行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宣讲活动回顾了十九大精神的主要成果,从中国梦的本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内容和新的发展理念等五个部分,详细解读了十九大精神原文。

    志愿服务宣讲队成员——全国最美志愿者王辉,与大家交流分享了自己学习十九大精神的心得体会,表示作为志愿组织和志愿者一定要充分发挥志愿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组织力、影响力等巨大优势,积极整合资源,开创和拓展民间社会志愿服务团体的全新格局,集合更多“活雷锋”、“最美义工”等骨干力量,为凝聚社会正能量发挥榜样作用,在新时代有新作为,撸起袖子加油干,沿着党的指引方向广泛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开启志愿服务事业新篇章。

特殊“银行”专存志愿服务时间

    楚天都市报副刊讯 12月5日上午,“首义美好时间银行”在首义志愿服务站正式运行。武昌区民政委透露,这是武昌首个用时间银行新理念助推社会公益事业的政企合作平台,由首义志愿服务站携手美好集团公益中心、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武汉分公司共同创建。今后,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间,可以换成“积分”存入“银行”,兑换其他志愿服务或是饮料等小商品。

    当天,由时间银行保障运行的养老服务项目——“首义美好食堂”在试营业两个多月后也正式开业。这里能容纳近百人用餐,街道各社区网格支部书记、先进党员和群众骨干组成的志愿者义务参与帮厨,以“103餐”为标准,为街道辖区内65岁以上孤寡、独居、空巢和高龄老人提供就餐、送餐服务。当日中午,有46名老人前来就餐,参加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则可获得3050不等的积分。

    据了解,首义路街已组建了治安巡逻、义务理发、爱心帮扶和家政服务4支志愿者队伍,有志愿者358人,推出了幸福厨房、义务理发、爱心帮扶、免费送餐、家政服务等多个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只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都可以按照相应服务时间、劳动强度在时间银行“积分”,为自己或家人兑换其他志愿服务和小商品。

28个老年宜居社区通过验收

    楚天都市报副刊讯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李庆 通讯员黄汉荣 陈慧明)近日,按照武汉市民政局统一安排,第三方机构已对武昌区28个宜居社区创建工作进行了实地评审验收,28个社区全部顺利通过。

    2017年,武昌区共有28个社区开展老年宜居社区创建。在创建工作中,武昌区注重在创建项目上突显和融合为老服务元素,将宜居社区建设工作与社区治理创新工作、社区规划工作和街区品质提升规划相结合,保证老年宜居社区的创建项目贴切老人实际需求,从设施配套齐全、服务功能完善、居住便捷舒适、环境优美整洁、人际友善和谐、社区机构健全等六个方面创建项目683个。

    评审组通过听取汇报、检查台账、实地查看、走访了解等方式对宜居社区创建工作进行了考核验收,并根据每个社区不同的情况和老人需求差异,从以上六个方面进行了实地的检查。与此同时,评审组对2016年5个宜居社区创建工作成效的保持和推进进行了“回头看”。

    评审组对武昌区宜居社区创建工作和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武昌区将继续在宜居社区创建方面加强创新,推动设施多元化、服务专业化、模式智能化,营造尊老敬老助老的社会氛围,提高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提升社区的老年养老和宜居水平,推动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去年,武昌有15个社区已打造成“老年宜居社区”。

央视聚焦武昌河长制

报道街道湖长履职第一现场

    楚天都市报副刊讯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李庆)近日,中央电视台以《全民参与守护一湖清澈》为题,聚焦武昌“河长制”,对街道河(湖)长的沈小玲日常履职进行报道,并盛赞这一护湖创举。

    报道将镜头对准徐家棚街办事处主任沈小玲。沈小玲是四美塘的街道湖长,今年3月上岗。为共同管理好四美塘,她专门招募了一批志愿者担任民间河(湖)长。

    每周五,沈小玲会前往社区,看一看民间河(湖)长的巡查日志,找一找湖泊管理中发现的问题。

    记者随同沈小玲一进社区,就被民间湖长们围了起来,一本巡湖日志送到了她的桌子前。沈小玲边查看这些日志的内容,边和这些湖长聊了起来。

    四美塘是武汉市内典型的小型景观型湖泊,位于长江二桥南岸,武昌桥头下。近年来,这里进行了一系列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水质明显好转。

    沈小玲说,四美塘每天都有很多居民来此晨练、休闲,发生的大小事情都会通过20多名民间湖长传到她这里。

    报道最后引用了民间河(湖)长王发仁的切身感受:“上面有人管、区里有人管、街里有人管、社区有人管、我们志愿者也在管,人人都管湖,生态环境当然就好了。”

三版

3

架锅开火,现场制作

图文:千斤鱼丸送市民免费品尝

    楚天都市报副刊讯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李庆 实习生郑兰沁 通讯员丁婷)路边架起直径近2米的大锅,几名厨师拿着长勺轮番上阵,煮出1000斤五颜六色的鱼丸,引来过往市民围观并纷纷品尝。125日下午,武昌友谊广场上的这场免费试吃活动,让居民们也开了眼界。

    5日,武昌区在友谊广场举行烹饪技能竞赛活动,多位星级酒店的大厨来到现场,为居民们烹制可口的菜肴。而现场最吸引眼球的,则是一口用铁架子支撑起来,直径近2米的大铁锅,鱼汤在锅里咕噜咕噜的煮着,10多位志愿者正在一旁有条不紊地做着鱼丸,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些鱼丸的外表就像五颜六色的汤圆,引得居民纷纷围观、拍照,并排起了长队等着尝鲜。

    据介绍,这些五颜六色的鱼丸是将胡萝卜和青菜打成汁后,倒进鱼丸的材料中而成的,当天共做出了1000斤五彩鱼丸,有千余市民前来品尝。“冬天吃点热鱼丸,暖心。”居民沈爹爹说,这鱼丸确实比外面的好吃多了,看到这么大的铁锅,真是开了眼界。

    除了这1000斤鱼丸外,篮球空心麻圆也引得居民啧啧称赞:500克的糯米面团做成的麻圆,在油锅中膨胀翻滚,大厨不断用勺子往麻圆上浇滚烫的油,几分钟后,一个比篮球还大的麻圆出现在大家眼前,街坊们看得目不转睛。

    此外,现场的大厨们还做出了绣球武昌鱼、口味小花雕等30多道佳肴,这一道道菜品、一颗颗鱼丸,不仅美味,更加暖心。

仗义 西厂口社区群干翻窗为老人安玻璃

    楚天都市报副刊讯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李庆)独居老人家的窗户破了,为了帮忙安装玻璃,群干杨署翻窗爬到屋外,吹着冷风“补漏”。

    几天前,黄鹤楼街西厂口社区接到独居老人李汉的求助电话,称卫生间窗户玻璃破损,冷风嗖嗖地从窗口吹进来。李爹爹年事已高,只能看着窗户“望洞叹兴”,大冬天不敢在厕所洗澡。

    社区群干杨署来到老人家中,发现其房屋为老式砖木结构,窗户位置较高,修补起来有一定的危险性,杨署拿出带来的工具,做好安全保护措施后,爬上窗户钻窗外为李爹爹更换玻璃。

    在同事的帮助下,他一手抓住门窗,一手拿着锤子,小心翼翼地安装起来,十几分钟后,这个“洞”便补好了,老人的身上也暖和了。

心细 保安社区群干帮迷路老人找女儿

    楚天都市报副刊讯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李庆 通讯员杨柳)患有老年痴呆的婆婆在路边徘徊时,被细心的群干欧阳俊发现,经过多方努力,老人顺利回到女儿家中。

    12月3日,紫阳街保安社区群干欧阳俊在巡查时,发现有一名老婆婆坐在路边的台阶上,一个多小时后,欧阳俊下班回家时,他再次发现了这名婆婆。当时天色已黑,细心的欧阳俊觉得可疑,便上前询问,但婆婆吐字不清,说自己是来看望女儿的,下车后就迷路了,欧阳俊马上把老人引到社区,递上开水后,但她说不清女儿家的具体位置,身上也没有有用信息。

    经同意后,他打开老人包里的手机,逐一拨打电话,终于联系上老人的家人。原来,老人家住青山,女儿家在紫阳街,老人时常搭车过来探望女儿,经联系,欧阳俊终于在当天晚上将老人送到了女儿家中。

图文:学生自编自演短剧纪念“一二·九”

    楚天都市报副刊讯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晏雯)12月4日上午,由武汉市第九中学师生自编自演,纪念“一二·九”运动的革命短剧在该校操场主席台上演。演出过程中,台下不时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全校600多名师生一同观看了表演。

    此次革命短剧剧本、服装、编排等都是由该校教导主任、党员教师张璇带领班上学生一手操办。由于九年级课程任务繁重,张老师和学生们就利用业余时间排练。武汉九中党支部书记黄敏说,以纪念“一二·九”运动开展教育活动,不仅是缅怀过去,追念先人,更是为了让大家牢记国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段屈辱的历史必定会化为强大的力量,在新时期里成就我们的“中国梦”。

新房装修问题多 工商干部助维权

    楚天都市报副刊讯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李庆 通讯员郭鹏)装修新房本是高兴的事,可碰到不负责任的装修公司,让房主张先生痛苦不已。前不久,张先生将一面锦旗送到武昌区工商质监局,以表达对杨园工商所的感激之情。

    今年年初,张先生委托家装公司对其房屋进行装修,但随后烦恼便接踵而至,装修的质量问题频出,经多次交涉,施工队返工,但仍不见效。眼看又到了年末岁尾,新房迟迟无法入住,张先生便将问题反映至装饰行业协会,但由于双方分歧较大,始终无法解决,问题一拖再拖,张先生无奈之下拨打了12315进行投诉。

    杨园工商所接到投诉后,安排工作人员到张先生家中实地了解情况,对存在质量争议的位置逐一拍照取证,详细了解了装修的经过和问题原委,同时约谈装修公司负责人,用事实和证据说话,用法律和法规明理,指出其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的瑕疵和违规行为。经过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装修公司承诺为张先生免费修复存在的质量问题,并给予相应的经济赔偿,困扰张先生的烦恼终于也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私搭乱建引纠纷 社区调解化干戈

    楚天都市报副刊讯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晏雯 通讯员熊平)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但近邻之间,由于乱搭乱建、房屋漏水、乱晾晒、声音扰邻等问题起摩擦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因此,把邻里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也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在武昌区沈阳墩,余某就因为隔壁邻居杨某在自家房边搭建了一个约3米高的栅栏,烦恼不已。幸好在社区调解员的帮助下,调解了纠纷,没让矛盾升级。

    事情是这样的,余某与杨某是多年的邻居,两家之间仅一条窄巷子相隔。不久前,杨某在没有和余某沟通的情况下,私自将巷子封死,还在后院靠着余某家的房子边搭建了约3米高的栅栏。余某认为杨某私自搭建侵犯了自己的权益,严重影响了自家后院的采光,要求拆除,杨某却不肯,于是两家开始争吵不断,闹得不可开交,矛盾随时可能升级。

    在接到调解申请后,梅花苑社区调解员先是找双方当事人了解情况,然后去现场查看,了解到杨某是因为他家后院经常不见东西,为了防小偷才搭建了栅栏。调解员分头对双方当事人做思想工作,从情理法理的角度出发,劝说当事人不要因为小事影响了邻里关系,毕竟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闹得太僵对大家都不好。最终,杨某同意按余某的意见将后院栅栏拆除一半,不倚靠在杨某家墙边,并尽量减轻对杨某家采光的影响。

四版

4

20多个城市前来学习交流,专家学者纷纷点赞

图文:武昌社会治理经验将全面推广

    楚天都市报副刊讯 □楚天都市报记者李庆

    城市社会治理该如何推进,今后将有了可学可做的“模板”。124日,“2017年党建引领新时代创新社会治理”全国典型案例颁奖典礼暨经验交流论坛在武昌举行,全国20多个城市的负责人和专家学者,集中参观学习武昌区社会治理创新经验和做法,会上发布了《武昌宣言》。

    现场

    武昌两案例获表彰 红色业委会成最佳

    颁奖典礼上,武昌区的“红色业委会”化解纠纷、成都市武侯区的探索“三转双向两护”基层网络空间综合治理新模式等 10个案例获得2017全国创新社会治理最佳案例奖;武昌区的“探索城市精准扶贫新路径”、北京市海淀区的“小院民主自治盘活老旧空间”等20个案例获得优秀案例奖。

    在武昌区的众多做法之中,“红色业委会”化解纠纷获得了本次最佳案例。“业委会履职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住宅小区的和谐稳定。”武昌区主要负责人介绍,针对住宅小区日益凸显各类问题,武昌区主动研判,主动作为,有针对性的制定措施,完善机制,通过打造“红色业委会”的策略,实施在职党员加入、交叉双向任职等举措,化解物业住宅小区各类矛盾纠纷,为社区的建设发展营造和谐的氛围,推动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功能作用,为业委会的履职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履职能力不断提升。

    据介绍,自2012年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开展以来,已相继在江苏、成都、重庆、北京、天津等地连续举办五届。活动旨在发现各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先进典型,研究和探索省、市、县社会管理创新规律,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实践,总结和弘扬创新社会管理的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

    会后,嘉宾前往南湖街社会创新中心、徐家棚街水岸星城社区、积玉桥街网格化指挥中心、水果湖街道行政事务服务中心等地,实地参观武昌区创新社会治理案例样本。

    声音

    党建引领多方联动,武昌经验可学可做

    这次经验交流会由人民日报社人民网、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部主办,是一次“国字号”的高层次高水平的思想交汇和经验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执行副院长毛寿龙认为,武昌区的经验实际上是社区治理秩序维度发展的经验,着眼于联合运作,通过政府的改革,推动社区治理,结合群众进行统一调度。”

    毛寿龙指出,武昌区社区治理一是重视社区治理中党组织建设,重视发挥党员的作用;二是关注解决社区治理中政府部门和街道工作碎片化的问题;三是重视社会组织的孵化平台建设,注重“社企、社社、政社、校社、社媒”等合作平台建设;四是关注居民参与平台建设;五是依托互联网,推进“互联网+社会服务”。他表示,“政府的作用实际上是起到公共管理催化剂的作用,去推动、替代各式各样的工作,社区老百姓能够参与进来,社区组织就能够发展起来。”

    北师大社会治理与公共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大鹏表示,武昌区的案例和做法很有学习和借鉴意义,即希望通过党建引领,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社会治理的终极目标是为人民谋幸福,所有的使命和目标必须落实到基层社区,让老百姓有参与感、获得感。

    “获奖案例启示我们必须坚持党的核心领导作用,要把党的领导力在社会各领域都发挥出来。努力赢得群众对社区的认同,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只有这样居民社区才会有序、和谐。”他认为,必须把“红色引擎”作为红线贯穿始终。

    共识

    共建共治共享智慧社会,发布《武昌宣言》

    这次大会除了交流经验,还有一个重要收获,就是达成了《武昌宣言》,今后城市社会治理该如何推进,将有了可学可做的“模板”。

    “总结创新社会治理全国典型案例的经验,我们认为,共建共治共享智慧社会,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以人民群众为基础,以社区为治理基础,以信息网络技术为基本手段,以法治化为基本保障,以安全为基本保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大会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认为,做好五个“加法”,可不断加强共建共治共享智慧社会。

    坚持“党建+”,统筹政治建设和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党委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坚持“互联网+”,统筹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全面提升智慧社会治理能力;坚持“社区+”,统筹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全面夯实智慧社会治理基础;坚持“法治+”,统筹基层自治和以德治国,全面发挥治理方式的协同作用;坚持“安全+”,推动民生保障和社会发展,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水平。

    盘点

    党政社民全域互动,多方协同善治武昌

    近几年来,在武汉市“全面重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大力实施“红色引擎工程”的背景下,武昌区以出台社会治理创新系列举措,按照大民生、大文化、大监管的理念,整合职能部门力量,建立区、街、社区三级网格化管理指挥联动系统,整合资源,实现多方联动,通过召开14场社会治理创新现场推进会,探索出了“基层社会整体性治理”的“武昌模式”,即党政社民全域互动,多方协同善治武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5年,该区社区治理创新做法被评为“中国政府创新最佳实践奖”。

    这些做法主要有: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第一要义,全区推进“红色引擎工程”,为基层社会治理打上“红色”烙印。同时,着眼于提升政府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水平,按照大民生、大文化、大监管的理念,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整合职能部门力量。

    近年来,武昌区还逐步建立区、街、社区三级网格化管理指挥联动系统,及时发现、快速处置区域内的各类事件和问题,精准服务基层群众,高效解决社会问题。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三方联动”机制,全力打造“红色业委会”“红色物业”品牌。通过建立财政资金、公益创投、社会捐赠、辖区单位共建等多元投入机制,整合各部门社区建设专项资金,直接划拨街道、社区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