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称: 武昌区“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 发布机构: 区文体旅广局
文  号: 索 引 号: 2014-0000347
公开日期: 2014年06月27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内容概述: 主 题 词:
武昌区“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武昌区旅游发展情况

 “十一五”以来,武昌区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旅游产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旅游大环境日臻完善,旅游产业发展优势更加明显,这也使武昌谋划更宏伟的旅游发展蓝图和目标提上议事日程。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日臻完善

2009年底,武昌区辖区内开放的景区(点)共40余个(处),其中国家5A1家、4A3家。总部设在武昌区的旅行社60余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0家,2家旅行社年收入过亿元,1家进入全国百强行列;武汉各旅行社在武昌区开设的门市部达到了150家左右。星级以上宾馆酒店32家,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10余家,主营业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星级酒店16家,还有暂未评星级的准五星级酒店4家。

(二)城市建设突飞猛进,旅游氛围日益显现

“十一五”以来,武昌区各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首义文化区、东沙连通工程、大东湖生态水网生态工程等重点项目正如火如荼推进。武昌区被先后授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区、省级文明城区等称号,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旅游环境进一步改善。

(三)景区开发成效显著,产品类型日益丰富

“十一五”期间,武昌区旅游资源开发加快,先后完成了蛇山显山透绿、户部巷延伸、都府堤历史风貌修复、长春观改造等重点项目;开发了山水人文游、首义寻踪游、宗教游等不同主题的精品旅游线路;建成开放的景区(景点)40余个(处),旅游产品类型涉及观光、休闲、度假、娱乐、运动、朝拜等。

 

(四)节庆活动精彩纷呈,旅游形象逐渐凸现

“十一五”期间,武昌区成功主办了四届“长春观中国年民俗庙会”、“户部巷非物质文化遗产节”、2010年东湖端午文化旅游节、2006-2007年两届首义园美食节等大型文化娱乐节庆活动,效果明显,聚集了人气,提升了旅游形象。

(五)行业管理规范有序,旅游服务不断提升

“十一五”期间,武昌区出台了一系列武昌区旅游行业管理规范性文件,旅游行业规范有序地向前推进;旅游服务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导游人员服务意思和服务质量得到加强;重点抓好住了旅游主题精品线路的建设、旅游节庆的举办、旅游地图和宣传册的设计等项工作,全力打响武昌旅游品牌,促进了武昌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二、武昌区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一)武昌区旅游资源分析

1、旅游资源数量丰富,类型多样

武昌区旅游资源涵括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中的7个主类、18个亚类、40多个基本类型。其中,自然旅游资源10余处,人文旅游资源30余处。已建成景区(景点)40余个,其中5A级景区1个(黄鹤楼)、4A级景区3个(红楼、省博物馆、东湖风景区)。

2、空间分布相对集中

武昌区的景点景区空间分布集中,基本集中在“武昌古城”区和蛇山——磨山一线。从核心景区黄鹤楼和首义文化区到其他景点景区的旅游交通,最远是东湖,半个小时内都可达。

3、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武昌从三国时期孙权筑“夏口城”至今,已有近1800年历史,现存文物古迹45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有优秀历史建筑22处。另有黄鹤楼传说、“惟楚有材”民间文学、人物透雕工艺、篾扎风筝工艺、武汉“过早”、蔡林记热干面制作技艺、武汉面窝制作技艺、马应龙制药传统等民间美术、民间习俗共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武汉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武昌主要旅游资源特色评价

武昌区旅游资源丰富,地域分布集中,古城内有千古名楼、古巷老宅,有共和首义处、革命缅怀地,城区滨江频湖,坐拥长江东湖之湖光山色,整体品位高、组合好,整体上展现了“白云黄鹤悠,辛亥首义壮,千年江城古,滨江滨湖美”的历史文化名城整体形象,是武汉城市旅游的核心区域。

(三)武昌旅游资源利用存在问题

1、空间发展受限。黄鹤楼、长春观及户部巷等特色街区,在未来发展中都面临空间受制约的问题。

2、配套衔接不足。除黄鹤楼、首义文化区外,长春观、户部巷及昙华林等游览点的旅游交通出入口难以满足游客需要,更无停车场等配套设施。

3、对外宣传不力。武昌旅游形象推广、整合营销以及景区宣传等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武昌旅游的知名度不高,武昌区内各景区之间的互动较少,市场潜力未得到充分挖掘,旅游资源未得到有效而充分的利用。

 

三、武昌区“十二五”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一)武昌区“十二五”旅游发展的优势

1、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丰厚

黄鹤楼、东湖、湖北省博物馆、红楼与首义广场、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宝通寺、长春观、武汉大学、户部巷、都府堤、昙华林历史风貌街区等知名度高的主要景点景区,以蛇山、洪山、珞珈山、磨山连成一线,资源数量丰、组合好、搭配佳、品位高,涉及黄鹤文化、生态文化、首义文化、荆楚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科教文化等诸多范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2、城市设施完备,产业支撑良好

武昌为武汉中心城区,各景点景区均有道路通达,交通优势明显;公司总部区、滨江商务区、江南金融商务中心的建设,推动了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星级酒店密布,美食云集,高档商厦林立,为旅游的“食、住、行、购、娱”等配套要素奠定了良好的支撑。

(二)武昌区旅游发展劣势分析

1、产业联动机制不健全,旅游管理主体性不突出

武昌区的各类旅游资源分属省、市、区的园林、文化、宗教等多个部门管理,缺乏产业联动机制,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导致开发中主体性不突出,这对于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精品、整体包装促销、盘活存量资产都是非常不利的。同时也导致了旅游行业行政管理机关对重要旅游资源的直接管理和大型旅游项目的规划实施力。

2、景区景点容量有限,配套建设空间不足

主要景区的发展空间受限,难以扩大规模。黄鹤楼公园山南有上长江大桥公路割断了与首义文化区的连接,山北被长江大桥的铁路分割,朝北无景区大门;宝通寺也被控制在洪山南麓的前山地带,寺前为繁忙的武珞路,只能依山寻求空间发展突破;长春观则更有京广铁路线从其背后、西侧穿过,武珞路从门前通过,使其被切割成狭长型的小三角形地带。

主要景点的配套设施不足,旅游容量有限。黄鹤楼、户部巷、都府堤、昙华林等街区地处老城区,街道狭窄,宝通寺和长春观则是位于市区交通主干道旁,旅游通道拥挤,停车空间十分有限。景点周边环境整治与改造困难。

3、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不匹配,城市旅游功能不足

武昌区一些城市建设或城区改造项目的规划缺乏旅游功能的设计,使得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脱节。黄鹤楼周边、首义文化区以及武昌江畔的户部巷、昙华林、首义园等颇具规模的几条特色街区,缺乏旅游要素的配套,旅游容量较小,导致游客“难进来、散不开、玩不好”。

(三)武昌区旅游发展机遇分析

1、城市旅游需求不断扩大

城市旅游需求在近年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希望深入到城市社区中感受城市文化,体验城市生活,为武昌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2、千年古城保护与复兴

《武昌千年古城保护与复兴规划》2009年已被省委省政府批准,该规划将武昌古城划分为“两轴五片”,规划充分挖掘武昌悠久文化内涵和独特山水资源优势,以首义文化区建设为核心,将古城建设成为融历史、文化、旅游、生态于一体的拥山抱江、风格独特的江南名城。千年古城保护与复兴是武昌区难得的旅游发展机遇。

3、高铁格局加快了武汉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建设

高速铁路的中心点交会在武汉,武汉将成为亚洲最大的高铁编组站和无可争议的全国交通枢纽城市,无疑将助推武汉作为中国旅游目的地的建设。

(四)武昌区旅游发展威胁分析

 1、旅游市场竞争激烈

未来的旅游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十一五”期间,市内一批重点旅游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将增强兄弟城区发展后劲,区域间同质、同构化竞争更趋白热化,必将给武昌旅游的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2、景区周边旅游接待容量受限

黄鹤楼、首义文化区、户部巷、长春观、宝通寺等景点景区都位于武汉市的中心城区,景区周围空间压力非常大;随着特色街区的发展,必然造成景区人满为患。

3、城市快速发展加大了旅游景观保护的难度。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武昌,很多景区景点为城市设施或建筑所围,在未来的城市建设工程中,如修路、老城改造,以及大型房地产项目等,能否兼顾旅游资源的保护面临挑战。

 

 

四、旅游发展定位与目标

(一)总体定位

产业定位:旅游业是武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是武昌区现代服务业的动力产业

区域定位:武昌区是武汉都市旅游的核心区,是中国中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国家级都市休闲旅游目的地。

(二)形象定位

总体理念形象:“中国心,武昌城”,将武昌打造为国内最具滨江滨湖特色、历史文化氛围浓郁的城市旅游目的地。

招徕宣传口号

推荐:“醉美江城,因武而昌”——武昌欢迎您!

可选:黄鹤耀武昌,首义震中华;

龟蛇锁大江,天下游武昌;

千年黄鹤楼,万顷首义城——武昌欢迎您!

(三)发展目标

1、总目标

十二五末,将武昌建设成国家级都市文化旅游示范区,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经济强区的转变。

2、具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年旅游总人数达到1100万人次,其中:国内旅游人数1000万人次;入境旅游人数100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达到50亿元人民币。

● 新增3A级及以上景区4

将首义文化区、户部巷—都府堤建设为国家4A级景区, 长春观、宝通寺建设为国家3A级景区。

● 形成6条特色旅游街区

提升改造户部巷汉味食坊街区、昙华林历史风貌街区;新建楚河汉街、首义园美食娱乐风情街等四条街区;推进解放路商贸步行街区 、长春观宗教文化街等二条街区建设

● 形成武昌旅游大环线

通过城市旅游交通的配套建设,形成一条串联武昌各重点景区及特色街区的旅游环线,依托该环线组织精品旅游线路。

 

五、旅游发展空间格局

至“十二五”末期,全区形成“一核两带、三区八景”的旅游空间格局,即一个城市旅游中心、两条旅游景观带、三大旅游片区、八个重点旅游景区。

“一核”是指由黄鹤楼、首义文化区构成的武昌旅游核心,也是武汉城市旅游的中心区。

“两带”是指二条旅游景观带。一是蛇山-洪山-珞珈山旅游景观带:以长江大桥、蛇山为起点,沿洪山、珞珈山向东面延伸,以黄鹤楼和首义文化区为核心,以昙华林、都府堤、长春观、宝通寺、武汉大学等为支撑性景区;二是中南路-中北路旅游景观带:以中南路、中北路为主轴向南北方向延伸,以东湖为核心,以洪山广场、楚河汉街、湖北省博物馆等为支撑性景区(点)。

“三区”是指三大旅游区。一是古城文化旅游区,重点展示武昌古城历史风貌;二是湖泊休闲旅游区,重点展示以东湖、沙湖等位代表的城市湖泊生态旅游景观;三是滨江商贸旅游区,重点展示以临江大道滨江商务区为代表的未来城市商贸旅游景观。

“八景”是指八个重点旅游景区,分别是黄鹤楼景区、首义景区、东湖景区、户部巷都府堤景区、长春观景区、昙华林、宝通寺景区、滨江商贸区。

 

六、旅游产品与重点项目

(一)旅游产品类型

“十二五”期间,形成武昌历史文化游、城市生活体验游、商务会展及节事旅游等主体旅游产品,其中历史文化体验旅游为核心产品,城市生活体验旅游、商务会展旅游及节事旅游为主要辅助产品,并以科教旅游、美食旅游及民俗旅游等作为补充产品,详见附表6.1.1

射线图

 

 

 

 

 

 

 

 

 

 

核心产品:以武昌历史文化体验旅游和城市观光休闲作为核心旅游产品启动和引领市场发展;

辅助产品:以城市生活体验旅游、商务会展旅游及节事旅游共同组成的三大辅助产品来延续和巩固市场;

主要专项产品:包括黄鹤文化游、首义寻踪游、红色经典游、宗教文化游、博物馆游、休闲购物游、高校风光游及美食游。详见附表6.1.2

 

(二)旅游线路设计

1、一条旅游环线

以黄鹤楼、首义文化区、户部巷、湖北省博物馆、东湖为核心景区,以首义文化园作为核心结点,辐射黄鹤楼、首义文化区、解放路、都府堤、昙华林、长江大桥、武昌江滩、滨江商务区、长春观等区域;以洪山广场和东湖(梨园)作为两个次结点,分别辐射施洋烈士陵园、宝通寺、武汉大学、楚河汉街及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艺术馆、沙湖公园、徐东商圈,形成一条武昌旅游大环线 ,游客可从各个点进入环线,根据自身需要自由组合线路游玩。

 

旅游环线示意图:

 

2一条精华旅游线路

武昌精华游:黄鹤楼—户部巷—武汉长江大桥—首义文化园辛亥革命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东湖。

3四条主题旅游线路

1)首义寻踪游

核心景点:首义文化园、辛亥革命博物馆、楚望台军械库、起义门、工程营旧址、烈士亭等。

2)红色经典游

核心景点:辛亥革命博物馆、都府堤、中共五大会址、毛泽东旧居、武汉市革命博物馆、施洋烈士陵园、东湖梅岭一号等。

3)宗教文化游

核心景点:长春观、宝通寺、昙华林四大教区遗址、龙华寺等。

4)武昌科教游

核心景点: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武汉大学、武汉美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湖北博物馆等。

4市区组合旅游线路

    根据武汉市旅游资源总体分布情况,将区内旅游资源与市内其它旅游资源相结合,形成多条市域旅游线路,具体线路由旅行社根据市场情况组织,游客根据实际需要自由组合。

 

(三)旅游节庆活动

重点打造以下三大旅游节庆品牌:

节庆

时间

地点

主题

活动内容

备注

1、中国(武昌)辛亥首义文化旅游节

 

十一黄金周

首义文化区

首义文化传播、经贸洽谈、旅游推广

投资说明会、首义故事会、首义历史专题大学生辩论赛、中国(武昌)古城文化研讨会、首义寻踪游、户部巷汉味小吃评选、文艺表演、摄影展、书法展、绘画展等。

纳入2011年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主菜单,适当调整活动内容。

2、汉味小吃文化节

十一黄金周、旅游淡季

户部巷、首义园美食街

汉味小吃展示、美食展销

汉味小吃展销、美食展示、烹饪技巧展示、美食评比(寻找江城小吃王)、文艺表演等。

 

1、举办地点以户部巷为主;2、在十一期间定期举办,可挂靠武汉国际旅游节,其他时间根据实际需要举办。

3、宗教文化、民俗庙会

 

农历腊月二十九至正月十五

长春观

道教文化展示、民俗文化展示、姻缘会

迎新法会、迎财神法会等宗教活动;舞龙舞狮、戏剧表演等民间工艺活动、相亲会等。

宝通寺

佛教文化展示

祈福发会活动、名人书法展、佛教音乐演奏、宝通文化艺术展、除夕夜撞吉祥钟等。

(四)重点项目

1、开发思路

突出重点,带动一般,大力实施城市旅游品牌战略,打造旅游精品。加快提升城市旅游服务功能,引导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向景点周边和特色街区集聚,形成旅游服务功能配套的城市旅游产品系列。

2重点项目建设

“十二五”期间,完成首义文化区4A级景区、户部巷—都府堤4A级景区、长春观3A级景区及宝通寺3A级景区建设;完成首义文化区、楚河汉街、户部巷汉味食坊街区、昙华林历史风貌体验街区、首义园美食街等市政建设项目的旅游功能配套;配合黄鹤楼扩容改造,重点做好服务设施配套;大力推进武昌古城、解放路商贸步行街区、滨江商务区、长春观宗教文化街区建设,为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完成的项目

◆旅游景区(点)整合提升项目

●黄鹤楼

以文化休闲为总体功能定位,以高铁带来的巨大客源为契机,整合蛇山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价值和品质。围绕景区扩容改造工程,重点完善周边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新东门游客中心及武珞路地下生态停车场,完善旅游标志系统。加强与周边地区特别是与首义文化区的联系,建设通往解放路、民主路(跨铁路线)、长春观(跨中山路,修建可供电瓶游览车通行的阁楼式廊桥)的外围通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与首义文化区统一管理,共同构成武汉城市旅游中心区。

●首义文化区

以“一心、两轴、三大板块”的规划结构整合空间,构建背山面水、主次分明的景观格局,凸现首义文化的重要地位。建设成为展现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历史遗迹和发生过程、缅怀首义“敢为天下先”创新精神的辛亥革命国家级纪念重地,融历史文化、纪念、旅游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历史文化旅游区,做好旅游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彭刘杨路地下通道(连通首义南北广场)、紫阳路地下通道(连通首义文化区的首义板块和紫阳湖板块)及起义门停车场,配置环保电瓶观光车,完善旅游标识牌,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设成为国家4A级景区。

●都府堤4A级景区

以革命教育、反腐倡廉和红色遗迹展示为主导功能,建设入口形象区(都府堤北路西面、中华路北面)和两组革命伟人雕塑陈潭秋、董必武及毛泽东全家福),举办反腐倡廉展览,营造红色文化氛围,完善配套设施,打造都府堤红色主题公园。打通至昙华林及滨江地区通道,与周边地区形成联系;打通都府堤南路,与户部巷连为一体,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将都府堤—户部巷区域建设成为4A级景区。

●长春观3A级景区

在保护原有历史建筑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空间建设道家文化博物馆、长春阁、钟楼、医道馆等,改造素菜馆和临街古肆(降低高度,保留一楼),重现古长春观的三路四院、紫府琼台,屋宇千间的宏伟景观。重点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建设游客中心、停车场,整治周边环境,迁移大东门公交车站,整治周边商业设施,将其建设成为中南地区首屈一指的道教圣地和特色宗教旅游区,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设成为国家3A级景区,远期向4A级景区发展。

●宝通寺3A级景区:

以洪山为依托形成旅游线路,空间上逐渐向西侧延伸拓展,与洪山公园 衔接成片; 建设“洪山坊”休闲特色街区, 作为宝通寺的 配套服务设施 为公众提供开放式游憩空间; 逐步积累条件,建设佛教文化博物馆;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停车场及旅游标志牌 路牌、景点介绍牌和寺庙游览图等); 按照佛教建筑体例改、扩建部分殿堂,建设净土宗、禅宗、密宗多宗汇聚的佛学研究基地和 集旅游观光、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 特色宗教旅游区,在“十二五”期间建设成为国家 3A 级景区。

◆旅游特色街区创建项目

●户部巷汉味食坊街区

扩大规模,向民主路西段、自由路纵深拓展;提升档次,保持汉味小吃特色,丰富小吃品种,引进品牌餐饮企业;丰富文化旅游业态,将户部巷风情街改造为步行街;加大停车场建设力度,完善旅游标志系统,提高旅游接待能力,打造以汉味小吃为主要特色的国内顶级美食文化街区,并与都府堤连为一体,共同建设4A级景区。

●昙华林历史风貌体验街区

通过修缮昙华林中西合璧、风格独特的优秀历史建筑,整治周边环境,建设入口形象区,打造“艺术村”,引进画廊、咖啡店、博物馆等特色文化产业,建成为现代思潮与传统文化兼容的特色历史风貌体验区。重点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建设旅游标识牌(交通指示牌、优秀历史建筑解说牌、历史建筑分布图等),并在入口区布局纪念品商店。

●楚河、汉街

建设一河(楚河)、一路(沙湖通道)、一街(汉街),形成“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水乡美景,沿岸建设民间美术馆、民俗文化馆、千湖馆等历史文化馆,以及映晴阁、展云阁、郭外柳荫、涌月台等景观点,周边布局地下超市、创意工坊等配套商业点。有机连接中南商圈和徐东商圈,成为连接中北路商务区和滨江商务区的景观纽带,形成浓郁人文、时尚、生态特色的经济发展带和城市景观带。

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建设楚河水上游船及专用旅游码头及两岸休闲游憩设施(观景点、露天咖啡店、茶吧等),完善旅游标识牌,配置环保电瓶观光车。

●首义园美食街

结合首义文化区建设,整治周边及内部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建设休闲游憩设施,完善旅游标识牌。保持汉味小吃特色,进一步丰富小吃品种,打造不同于户部巷的首义园美食文化街。

2)“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的项目

●武昌古城

以辛亥百年庆典为契机,通过整体协调、分级保护、功能提升、画龙点睛、板块推进,改善空间环境,激活产业经济,带动古城整体复兴;充分挖掘武昌古城悠久文化内涵和独特山水资源优势,以首义文化区建设为核心,将古城建设成为融历史、文化、旅游、生态等多功能为一体、拥山抱江、风格独特的江南名城。

在执行《武昌古城复兴规划》的同时,注重古城旅游解说系统、旅游六要素配套和整体提升

滨江商务休闲旅游区

总体定位为武昌滨江休闲与现代都市文化展示地带、武汉都市第一形象区,独具武昌风情的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展示、历史教育等于一体的“城市外滩”。利用滨江地区的独特区位和景观优势,凸显武昌城的古韵灵气和秀丽景色,重点发展商务会展游与观光休闲游,重点建设月亮湾旅游文化中心,把月亮湾打造成“长江明珠”。在大堤口—江南明珠江滩段,建设反映武昌历史变革、展示古城文化底蕴的雕塑长廊,配套滨江休闲设施(健身、游乐等),布局旅游纪念品商店。

●解放路商贸步行街区: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和商业资源优势,兼顾旅游发展和市民需求,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注重旅游氛围营造,改造建筑“第五立面”,在中华路与彭刘杨路间路段建立单向半步行街,在民主路南侧建设斗级营旅游商品步行街,结合户部巷、民主路西段及大成路夜市,打造集购物、餐饮、观光、体验于一体的传统特色商业步行街区。

长春观宗教文化街区

利用长春观西面改建区域(停车场方案一),在停车场至长春观大门方向(向东),紧挨长春观西墙区域, 以道教文化为支撑,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旅游标识牌及休闲游憩设施,打造集展示、表演、餐饮、购物、旅游、休闲、养生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商业特色街区

以街道南北走向、店面东西相向为宜,街道长度控制在50-80米,建筑层高控制在1-2层。并在西墙上开设出口(西门),方便游客游览结束后回停车场。步行街中段朝东西向设开放出口,游客自长春观西门来、往停车场去进出方便,且不影响其他街道的通行。

3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 ( 见第八章)

 

七、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通过对旅游资源与环境的有效保护,为武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通过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保护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遗迹,推动武昌旅游良性发展。

(二)保护原则

●人文环境保护与自然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风景名胜保护与文物古迹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现代城市功能与历史文化传统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重点保护与系统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三)保护措施

1、城市系统保护

1)以武昌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严格控制武昌老城区人口增长,积极开发新的居住区,在老城区与新城之间建设生态隔离带,从整体上保护武昌老城传统风貌。

2)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对山体、湖泊的侵蚀,加强对蛇山、凤凰山、胭脂山等山体的保护和绿化,增加开放空间,形成优美的城市视域环境。

3)保护城市空间秩序,新的城市建设必须满足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特别是在旅游景区和文物古迹附近的新建项目,其风格、色调、高度和体量,尤其要与周边的环境相协调。

2、重点区域保护

确定重点保护区域、建设控制范围,控制范围内不得进行违反规定的建设,对已有的不合规定的建筑逐步予以拆除、迁移或改造。重点保护文物古迹,分级分类采取措施,根据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的需要进行修缮或迁移。

武昌区重点保护区域为:黄鹤楼公园、蛇山、洪山、小洪山、凤凰山、首义文化区、都府堤、户部巷、武昌古城东西城壕遗址、汉阳门、宾阳门遗址、昙华林、胭脂山衣坊、长春观、宝通寺、莲溪寺、司门口天主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东湖、沙湖、武汉大学、武昌江滩、施洋烈士墓等。

(四)管理措施

1、旅游项目建设管理

全区所有旅游项目建设要坚持规划先行、环保先行的原则,进一步强化资源环境保护意识,防止建设性破坏。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新建、改建或扩建旅游项目强制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于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和达不到环境保护标准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制。旅游资源与环境的保护设施的设计应与旅游景点和设施建设项目的设计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禁止建设不符合环保和景观保护要求的项目。

2、旅游活动管理

在游客旅游过程中,大力提倡文明旅游、卫生旅游,提高游客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的意识;在旅游企业管理中,始终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求旅游企业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切实保护旅游资源特别是历史文化古迹资源;在旅游经营活动中,大力推广绿色开发、绿色经营理念,积极创建绿色景区、绿色饭店,倡导绿色消费,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各项产品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抓好示范点,建设绿色体系。总之,通过对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监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的意识,实现武昌旅游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八、城市旅游服务体系

(一)旅游交通网络

启动首义文化区周边综合整治,完成户部巷、农讲所、昙华林连通道路及环境整治,构建“千年古城非机动车旅游道路网络”。实现旅游交通“快进、快出、慢游”的基本目标。

建设旅游快速通道:通过公交分流或交通管制等方式,将民主东路至八一路、东湖路至珞狮北路建设为“十”字形旅游快速通道;积极争取省市支持,修建小东门高架桥,连通黄鹤楼公园与长春观游道。

●构建旅游慢速交通网

依托城市交通,加强黄鹤楼、首义文化区与蛇山北麓都府堤、昙华林景区的联系,启动武昌路、解放路“旅游通道”工程建设;

结合老城区改造,构建一条直接连通武昌区域范围内各主要景区的慢速交通网络,为旅游者在千年古城细旅慢游创造条件。即将都府堤、红巷、户部巷、昙华林、胭脂路的部分路段、黄鹤楼、首义文化园、长春观、宝通禅寺等景区通过步行道、自行车道实行无障碍连接,在各道路交叉口设置景点指示牌和道路标识牌,禁止机动车通行。

景区停车场:在已有规划或正在建设的黄鹤楼地下停车场(1个,车位数476个)、首义文化区停车场(4个,车位数1064个)的基础上,结合老城区改造,规划新建停车场10个,包括都府堤红色旅游区地下停车场(武昌儿童公园地下停车场腾出旅游车停车空间,车位数50个)、长春观停车场(改造皇城水都,封闭京广铁路线,建地上停车场1个,停车数初定为100个)、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停车场(建在凤凰山南麓,车位数80个)、宝通寺地下停车场(建在寺东地下,车位数初定为80个)等景区配套的停车场;关注自驾车旅游的新趋势,对有条件的城市局部路段(如楚河汉街、江滩等),在不影响交通的前提下,可考虑规划路边临时停车位500个左右。

(二)旅游服务设施

旅游集散中心:依托武昌火车站、汉阳门码头等交通口岸,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提供咨询、导游和车辆(旅游车、电瓶车、自行车)等相关服务。

旅游饭店:四、五星级高档酒店沿临江大道、中北路、楚河汉街等主次干道布局;武昌古城内以改、扩建现有星级酒店为主,重点在提档升级,扩大接待规模;鼓励在景区景点附近增设青年旅馆等特色主题旅馆。到“十二五”末,全区星级饭店达到 50 家以上,床位总数达 15000 个,其中五星级达5家,四星级达15家,三星级以下达30家。

旅行社:按照适度发展、强化管理、提高质量、调整结构的原则,鼓励和扶持区内旅行社扩大规模,组建1-2个具有区域影响的旅行社集团公司。同时,加强对旅行社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培训,加快旅行社业务的重大转变,强化地接社的服务职能,并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充实地陪人员的数量。

 旅游餐饮:重点支持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名店发展,引导和鼓励民主东路至八一路沿线建设特色饮食街,休闲餐饮街;鼓励餐饮与旅游购物娱乐相整合,依托“户部巷”和首义美食园等特色餐饮街区,拓展空间和扩大经营范围,向旅游商品、纪念品销售与旅游娱乐等方向伸展。

旅游商品:深挖武昌厚重的历史文化,大力扶持开发具有首义文化、黄鹤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的旅游商品、纪念品和旅游书籍。开发设计孙中山像章、毛泽东与五大、白云黄鹤、武昌千年古城、红楼等复制品,编写“黄鹤楼史话”、“首义漫谈”、“长春问道”、“宝通悟禅”等旅游休闲丛书。指导新首义文化园建设旅游商品购物中心。

旅游娱乐:重点建设与都市游配套的康体娱乐项目;部分景区如都府堤、施洋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景区增加一些具有红色文化内涵的舞台演出或话剧表演,在现实的操作中,也可利用声、光、电等技术来代替传统的舞台形式。

旅游环卫设施建设:重点在昙华林、起义门、江滩、长春观、宝通寺等景区内的主要景点和服务中心的隐蔽处设固定公厕,更换或添置环保型的垃圾箱等。

旅游医疗救援体系建设。借助武汉市现有医疗资源,设立武昌区旅游医疗急救中心,建立良好的救护通讯系统。

(三)旅游信息化平台

牌示系统:在武昌区的武珞路、中山路、临江大道、雄楚大道、中南路及中北路等交通干道,解放路、民主路、东湖路等次干道,以及停车场、过街天桥、立交桥、加油站等位置设置旅游标识牌;加强各旅游景区内的导游牌示系统建设,补充或更新各开放景区全景导览图、指示牌、景点讲解牌、温馨提示牌、服务设施牌等。

图册系统:制作印刷精美,内容详细的武昌旅游图;印制各景区和主要服务设施的简要宣传图文资料,在星级饭店以及各景区游客中心等场所免费提供。

多媒体解说系统:开发、制作武昌区旅游风光多媒体系统,在城市游客咨询中心、汽车站、火车站和旅游码头配置音响播放设备,为游客免费播放,也可在购物点出售。

 

  九、旅游发展与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与领导,打破旅游资源的条块分割

成立统一协调全区旅游业发展的领导机构——武昌区旅游发展委员会,由区政府领导负责,区旅游局牵头和相关部门参加,定期召开会议,决定旅游工作的重大事项,协调解决旅游开发和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在街道设置旅游机构或旅游工作负责人,承担旅游工作职能。整合红楼、农讲所、长春观、宝通寺、紫阳湖公园、洪山广场等旅游资源经营权,打破部门分割,实现区内景区景点的统一开发与专业化经营。

(二)加快区域合作,推进旅游资源整合力度

加强区内旅游资源整合,形成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发展格局。充分利用黄鹤楼景区、首义文化园的强势品牌效应和游客资源,有效辐射周边长春观、宝通寺、都府堤等旅游景区,完善交通、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加强传统旅游六要素企业和泛旅游企业之间的整合,建立有效合作机制,实现共生共荣。

加强与周边旅游区域合作,尤其是与武汉“1+8城市圈”的区域合作关系,建立沟通机制,定期召开会议,交流信息,促成旅游政策的统一和优惠政策的共享,建成无障碍旅游区;实现旅游产品互补、精品线路整合、客源互动与市场共享等目标。

(三)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加大旅游市场开发力度

加快构建全区旅游电子信息网。建立和完善全区旅游信息网,并与全国各省市市场联网。大力 实施 旅游统计体系、旅游信息调查制度、假日旅游预报制度。重点旅游地区建立旅游咨询服务机构,把握市场需求,提供及时、准确、方便的旅游信息服务。

(四)加大旅游投入,加快旅游招商引资步伐

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武昌区旅游公益设施的建设、重大旅游活动的组织和旅游项目及产品的推介宣传。要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区发改委计划,向上争取资金,逐年增加投入。

拓宽旅游投资渠道,在旅游开发权和经营权出让等方面实现突破。打破地区和行业封锁,吸引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进入本地市场;鼓励各行各业、全社会参与旅游开发。

(五)根据旅游六要素内涵要求,建设完善旅游目的地体系

构建以黄鹤楼、东湖、首义文化区为主体,区域处处皆景的大旅游系统,彰显地方特色;在已有的规模上形成合理的档次结构和布局体系,构建住游合一的住宿体系;构筑特色化、精细化、品牌化的地方旅游饮食特色;优化旅游购物产品结构;培育具有地方化、民俗化的休闲娱乐系统,注重聚集发展。

(六)深挖武昌历史文化底蕴,推进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以首义文化区建设为契机,以“敢为天下先”的首义精神为核心,借助节庆平台,结合首义文化、黄鹤文化、红色文化、城邑文化、山水文化、宗教文化等武昌文化精髓,开展一系列文化旅游特色活动,进一步提高武昌文化旅游知名度,促进文化旅游业的快速繁兴,唱响武昌区文化旅游品牌。

大力开发旅游娱乐项目,丰富活动内容,推出影响面广、旅游者参与性强的大型文化娱乐项目和文化艺术表演,将其策划成为向外推销和接待游客不可缺少的品牌节目,丰富武昌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涵,加强各个环节文化气息的渗透,促进文化娱乐业、文化艺术业、文化旅游业的互利共赢、互促共进。

(七)大力推进依法治旅,建设高素质旅游队伍

加强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和机构建设,对旅游行政管理人员、经营管理人员、旅游服务人员开展制度化的培训。推进导游的社会化进程,加强景区导游的培养,优化导游队伍结构,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促进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旅游意识,创造良好的旅游软环境。

 

 

 

 

 

 

附表6.1  武昌旅游产品体系表

产品系列

重要程度

主体产品

都市观光休闲

都市风情观光

☆☆☆☆

自然风光观光

☆☆☆

历史文化

体验旅游

黄鹤文化游

☆☆☆☆☆

首义寻踪游

☆☆☆☆☆

红色旅游

☆☆☆☆

宗教文化游

☆☆☆☆

博物馆旅游

☆☆☆☆

城市生活体验旅游

武昌民俗体验

☆☆☆☆

现代都市生活体验

☆☆☆

商务、会展

旅游

商务旅游

☆☆☆☆

会展、会议

旅游

☆☆☆

购物旅游

☆☆☆

政务旅游

☆☆☆

节事

旅游

中国(武昌)辛亥首义文化旅游节

☆☆☆☆

武汉国际旅游节美食文化节

☆☆☆☆

户部巷民俗风情节

☆☆☆

宗教文化、民俗庙会

☆☆☆

高校风光游

☆☆☆

美食旅游

☆☆☆

科教旅游

☆☆☆

民俗旅游

☆☆

 

 

 

 

 

附表6.2  武昌主要旅游产品

主体产品

产品名称

支撑景区(点)

配套设施

 

核心产品

都市观光

休闲

武昌江滩、黄鹤楼、长江大桥、东湖、蛇山

市内步行道、标识系统、黄鹤楼停车场

历史文化

体验旅游

黄鹤楼、首义文化园、昙华林、都府堤、长春观

黄鹤楼至长春观通道建设、标识系统、黄鹤楼及长春观停车场建设、都府堤至昙华林、户部巷通道建设

 

 

辅助产品

城市生活

体验旅游

昙华林、户部巷、八一路、民主路

户部巷停车场、昙华林休憩设施

商务会展

旅游

公司总部区、滨江商务区

游客休憩设施、停车场、

节事旅游

首义文化区、户部巷、长春观、宝通寺

游客休憩设施、餐饮设施、安保设施、停车场

 

 

 

 

 

 

主要专项产品

黄鹤文化游

黄鹤楼、黄鹄山庄、龙华寺等

停车场、标识系统

首义寻踪游

楚望台、起义门、黄兴拜将台、辛亥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馆

标识系统、首义文化区地下空间建设

红色经典游

中共五大会址、毛泽东旧居、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施洋烈士陵园、东湖梅岭一号

都府堤入口形象区建设、标识系统

宗教文化游

长春观、宝通寺、龙华寺、莲溪寺、昙华林四大教区遗址、起义街清真寺

长春观宗教文化街区、 “洪山坊”休闲特色街区、标识系统

博物馆旅游

武汉市革命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馆

都府堤停车场建设、首义文化区地下空间

休闲购物游

中南路、解放路、民主路、彭刘杨路、胭脂路

游客休憩设施

高校风光游

武汉大学

餐饮、住宿设施

美食旅游

户部巷、首义园美食街、长春观素菜馆、宝通寺素菜馆

停车场、游客休憩设施

 

6.3     武昌区”十二五”期间旅游重点建设项目

类别

序号

项目

名称

投资

主体

项目

类别

项目

性质

旅游建设项目

投资额

 

 

 

1

黄鹤楼

 

旅游

景点

新建

改建

①新东门游客中心;②武珞路地下生态停车场;③外围通道建设(通往解放路、民主路(跨铁路线)、长春观(跨中山路,修建可供电瓶游览车通行的阁楼式廊桥)通道);④旅游标识牌。

 

2

首义文化区

武汉地产集团、武昌区政府

旅游

景点

新建

改建

①旅游标识牌;②彭刘杨路地下通道(连通首义南北广场);③紫阳路地下通道(连通首义文化区的首义板块和紫阳湖板块);④起义门停车场;⑤环保电瓶观光车。

 

3

都府堤4A级景区

 

旅游

景点

新建

改建

①在都府堤北路与中华路交汇处(都府堤北路西面、中华路北面)建设入口形象区;②在武昌公园内建设两组伟人雕塑(陈潭秋、董必武及毛泽东全家福);③道路建设(都府堤南路、凤凰山南侧道路、农讲所西、北侧道路)。

 

4

长春观3A级景区

长春观

旅游

景点

新建

改建

①游客中心;②停车场;③道家文化博物馆;④长春阁;⑤钟楼;⑥医道馆;⑦素菜馆改造;⑧大东门公交车站迁移;⑨周边商业设施整治;⑩临街商业古肆改造(降低高度,保留一楼)。

 

5

宝通寺

宝通寺

旅游

景点

改建

①至洪山公园通道建设;②停车场;③“洪山坊”休闲特色街区;④旅游标识牌(路牌、景点介绍牌和寺庙游览图等);佛教文化博物馆

 

6

户部巷

 

综合

新建

改建

改造为步行街;打通都府堤南段道路;停车场建设;④旅游标识牌。

 

7

昙华林历史风貌体验街区

 

旅游

景点

新建

改建

①入口形象区;②旅游标识牌(交通指示牌、优秀历史建筑解说牌、历史建筑分布图);③在入口处建设旅游纪念品商店一个。

 

8

楚河

汉街

大连万达集团

综合

新建

①楚河水上游船及专用旅游码头;②楚河两侧河畔休闲游憩设施(观景点、露天咖啡店、茶吧等);③旅游标识牌;④环保电瓶观光车。

 

9

首义园美食街

首义园文化发展公司

综合

新建

改建

①休憩设施;②旅游标识牌。

 

 

 

10

武昌

古城

武汉市政府

旅游

景点

新建

改建

①修缮起义门和楚望台军械库,恢复部分古城墙;②建设汉阳门遗址公园(1.28ha)及沿江游赏活动空间;③利用武昌古城东西城壕的城墙遗迹恢复部分古城墙;④连通武昌路和胭脂路;⑤建设凤凰山南路及农讲所西、北侧道路;⑥整治昙华林原瑞典教区建筑群,建成昙华林核心风貌展示区(2.25ha,建筑面积0.41m2);⑦整治改造紫阳湖公园(40ha)

 

11

滨江商务区

 

综合

新建

①月亮湾旅游文化中心;②滨江休闲设施(健身、游乐等);③雕塑长廊;④旅游纪念品商店。

 

12

解放路

 

综合

新建

改建

①在中华路与彭刘杨路间路段建立单向半步行街;②建设斗级营旅游商品步行街;改造建筑“第五立面”

 

13

胭脂山衣坊

 

综合

新建

改建

①旅游标识牌;②休闲游憩设施

 

14

长春观宗教文化街区

 

综合

新建

 

①旅游标识牌;②休闲游憩设施

 

 

 

 

15

旅游商品开发

 

配套

设施

 

孙中山像章、毛泽东与五大、白云黄鹤、武昌千年古城、红楼等复制品、昙华林美术作品、精武鸭脖、周黑鸭、汪玉霞月饼等

 

16

旅游解说系统

 

 

配套

设施

新建

改建

①牌示系统;②图册系统;③多媒体解说系统

 

17

旅游电子商务

 

 

配套

设施

新建

 

①新建武昌区旅游行政网;

②建设武昌区旅游电子虚拟系统。

 

18

旅游环卫设施

 

配套

设施

新建

改建

公厕、垃圾箱等

 

 

 

?打印本页??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