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称: 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昌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发布机构:
文  号: 武昌政办[2016]3号 索 引 号: 007482532-03-2016-1629325
公开日期: 2016年01月25日 公开方式: zhudong
内容概述: 主 题 词:
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昌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武昌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区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月20日

 

武昌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

  (一)总体要求

  2016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和“三区两翼”战略,强化创新和投资“双轮驱动”,加快打造经济和城市两个“升级版”,持续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功能,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社会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十三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二)主要预期目标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0亿元;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

  ——招商引资总额完成450亿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长速度;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完成市下达目标。

  二、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大创新主体孵化培育力度。加快创新孵化载体建设,重点打造中科院、武汉大学科教融合协同创新基地与科创大厦创业园示范项目,完善三角路信息软件产业园、瑞达中部信安基地、海王科技创新园建设,力争建成街道“微创空间”12家、院校“大创空间”4家,社会“众创空间”10家。推动成立孵化器协会。大力引进培育创新创业主体,引进龙头骨干企业3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

  强化集聚创新要素。加强高端人才招引,建立完善海外引才工作站,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创新创业人才政策,推进人才创新创业园区、街区建设。启动武昌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引进专业中介机构,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投融资、技术转移、成果推广、人才培养等一站式服务。发起设立1-2支天使投资基金。运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建立“创新驱动”专项基金,支持创新创业活动。

  推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大力支持鼓励企业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创新商业模式、服务模式、营销模式,开发互联网新产品,重点发展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新兴媒体、智慧文化、智慧旅游、智慧健康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加快“智慧武昌”建设,引导和支持网络运营商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电子政务大厅建设,实现网上咨询、网上申报等远程政务服务功能。建设“中部信息安全产业技术创新合作平台”、“武昌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合作平台”、车联网智慧交通平台等服务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智慧应用的研发与推广。

  (二)优化调整经济结构

  推动重点产业集聚发展。稳妥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工作,挂牌“华中新金融孵化中心”,重点吸引互联网金融、股权投资等机构,支持组建“长江天使汇”等天使投资俱乐部,加强对拟上市企业、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培育和服务,力争引进金融企业15家,实现企业新三板挂牌3家。不断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能级,持续打造长江创意设计产业园,加快楚天181传媒产业园三期、翟雅各·武汉城市文化品牌发布中心、中新社中部新闻信息中心等项目建设。以构建现代流通网络为目标,完善商业空间布局规划,加快新兴商圈、特色商业街区和社区商业网络建设。推进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创建,加快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集聚,完善电子商务生态链。继续打造户部巷、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建立武昌智慧旅游平台,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

  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探索建立武昌区项目策划工作机制,与专业机构合作,对全区土地资源进行深度策划,充分挖掘、整合资源,策划、推进一批功能性强的重大项目,吸引更多的大型企业落户投资,形成对全区经济发展的长远引领和支撑。完善全区重大项目议事、决策、调度例会机制,加强项目协调服务,完善“武昌区重大项目信息平台”,提升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全年组织实施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项目160个,完成投资180亿元。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重点产业发展目录和重点产业招商目录,开展重点项目、重点产业、重点功能区的精准招商。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和招商顾问的作用,密切与商会、驻外机构的联系,加大招商推介宣传活动,形成招商合力。梳理武昌在建、新开工的商务楼宇资源,瞄准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和总部型企业,整体对外进行招商推介。鼓励业主自持楼宇或者扩大自持比例,提高写字楼质量档次,提升楼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为入驻楼宇企业营造良好环境。全年引进总部型企业20家,完成招商引资450亿元。

  (三)完善区域空间布局

  加快重点功能区建设。全面推进滨江商务区的开发建设,启动华电研发中心、联投时代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基本建成武汉绿地中心主体结构,推进武九铁路北环线外迁工作。促进武昌古城复兴,重点实施昙华林核心区的房屋征收、历史建筑修缮、街区改造与建设等重大项目,基本完成斗级营片房屋征收,启动东、西城壕片的土地整理。加快华中金融城核心区“九方城”项目建设,推动中北路金融大道沿线的土地整理,完成武重E、青鱼嘴、无线电二厂等地块出让。完善白沙洲、杨园地区发展规划,启动部分区域旧城改建,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实施区级城建项目111个,完成区级投资42亿元,比上年增长20%。按照滚动推进项目前期、征收、施工的模式,加快实施临江大道五期、晒湖路、国盛路等39条主次干道和支路建设,改造提升秦园东路、文安街等5条道路,不断完善路网结构。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推进停车设施建设,新增停车泊位2300个以上。完成洪山南坡绿化建设,对首义路、民主路等12条道路进行绿化提升。对13个社区的雨污分流管网和9个区域的排水管网进行改造。

  大力推进旧城改建更新。积极对接国家加大棚改、旧改等资金投放支持政策,力争实现各类投融资200亿元,为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以功能区建设为重点,策划旧城改建项目48个,新启动实施20个以上,计划整理出让土地14宗、426亩。加大房屋征收力度,全年完成各类房屋征收拆迁1万户、110万平方米以上。规范征收行为,加大房源筹措力度,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四)优化城市环境品质

  常态化推进文明创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按照建设首善之区的要求,继续强化理论武装,深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创新建立区域化文明创建体系,健全和完善文明创建工作机制,常态化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推进水果湖、南湖文明示范区建设。深化全国优秀志愿服务品牌武昌区吴天祥小组志愿者联合会,广泛开展宣传、学习、关爱道德模范活动。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不断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坚持法治与服务并举,制定城管综合执法标准规范,提高法治化水平。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启动鹦鹉洲垃圾转运站建设。推进垃圾分类和餐厨垃圾收运系统建设,实现垃圾资源化和减量化。开展户外街景招牌,建筑立面、空中管线等立面整治,争创省级“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路”。进一步完善全区景观灯光设施数据库建设。全面落实文明施工要求,减少施工、运输产生的扬尘污染,加强施工工地围挡管理,加大重点地段车辆违停治理力度,持续开展窗口地区、旅游景区和特色商业街区的环境综合整治,打造整洁、干净、文明的城市形象。

  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城市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逐步建立用能监管体系,大力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和清洁生产审核。进一步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推广应用节能材料,有效控制能源使用量,降低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全面做好国家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加强湖泊保护与水环境治理,推进晒湖、紫阳湖水生态修复,实施巡司河、董家明渠清淤工程。加强74家危险废物产排单位、61家放射源与辐射装置使用单位的环境监管。强化武船水上车间和文昌门市政排污口环境监管,确保饮用水源安全。提升区域空气质量,推进长江二棉闸口等长江岸线沙场综合整治。加大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力度,扩大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控,对重点区域餐饮油烟实施整治。

  (五)持续创新社会治理

  增强基层治理能力。继续做实网格化管理,加强社工队伍建设和社会组织培育,完善“一门式”信息平台,出台推进“三联动”模式的指导性文件和社工服务标准化的实施意见,积极申报2015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完善等级评估、评比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加强对社会组织监督和管理。选取部分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先行党建工作试点。继续开展“社区治理十大创新项目”、“一居一品”等组织评选活动,举办慈善项目推介会和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工作。进一步扩大社工试点规模,全面推进社工服务购买。初步建立专业志愿服务平台,建立街道志愿者服务站试点。继续推进幸福社区及老旧幸福社区创建工作。

  提高社会综治水平。加大平安城市建设力度,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社会治安防控手段,建立完善全方位、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健全“三调联动”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的法律渠道,加强社会矛盾预防化解。做好“七五”普法谋划,增强法律援助与公共法律服务能力。深入推进“质量兴区”,利用互联网创新市场监管模式。着力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对重点监控设备和重点场所使用单位检查率达100%。在各行业(领域)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进一步理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机制,加大监督抽检力度,强化全程监管。

  (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提升教育优质均衡水平。优化资源配置,稳步推进后长街等学前教育项目以及大东门小学、新河街学校、武珞路中学等校园建设。积极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增公办及普惠性幼儿园学位2000个以上。加强学区建设,完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深化中小学生品格养成教育,完善家校共育体系。完善绿色教育体系,优化质量提升方式,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施专家型教师培养计划和“名师名长培养工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探索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整合辖区优质医疗资源,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软硬件建设,促进落实基层首诊,实现居民群众首诊在社区的人次明显增加。巩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提高公共卫生和爱国卫生工作水平,做好慢性疾病防控。支持健康服务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医疗卫生需求。加强卫生计生监督执法,规范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推进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做好出生人口监测,大力推进优生优育服务。

  改善养老服务质量。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新建社区养老院3家、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10个。做好困难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护理服务、高龄老人津贴发放工作。组织区老年活动中心团队送文艺演出进养老机构活动,加强老年人心理咨询中心软、硬件设施建设。完善武昌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服务功能。

  发展公共文体事业。实施好拉动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试点项目,推进区图书馆、区档案馆维修改造工程和区文化馆提档升级,充分发挥公共文化阵地作用。积极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组织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彰显文化品牌活动的影响力。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为街道(社区)送文化活动100场、电影400场、图书2万册。抓好精品文化产品创作。新建和更换社区健身设施,确保健身设施完好率达97%以上。做好“中国·武汉第43届国际横渡活动暨抢渡长江挑战赛”和武汉国际马拉松武昌赛段组织协调工作。推动全民健身,开展全区健身活动6场次以上。

  (七)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

  做好就业创业工作。建设15分钟就业服务圈,开展“春风行动”系列大型招聘会活动,组织各类培训1万人,新增就业人数1.7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积极创建省、市级“充分就业社区”、“信用社区”。加大创业扶持,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800万元,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2-3个。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落实部门联动机制,推进劳动监察“网络化”建设,健全农民工工资清欠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各部门监管职责。加大劳动仲裁办案力度,劳动仲裁案件法定时间内结案率98%,案件调解率100%。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确保社保综合覆盖率达98%,启动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扩大医保基金规模,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生育保险医疗待遇享受的范围。健全社会救助机制,加大救助力度,强化各类救助资金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出台武昌区临时救助细则。继续做好各类慈善救助活动,重点开展“扶你一把”助老工程项目。实施好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完成“攻打武昌城”纪念馆兴建任务,积极申报北伐独立团烈士陵园为“省级重点国防教育基地”。

  (八)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推进行政管理改革。继续做好国务院、省、市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衔接落实工作,推行告知承诺和并联审批制度,规范审批中介环节,推进中介机构与审批机关脱钩。建立健全全区统一的网上行政审批管理和服务平台,推动行政审批事项全部上网、全程上网。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引入竞争机制,进一步规范、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加快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推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推进经济领域改革。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成立国资投资和运营公司,健全国资基础管理,逐步向区属国有企业派驻财务总监,更多运用法制化、市场化手段,加强国有资产的运营监管。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积极配合全市搭建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行PPP模式。创新城建投融资机制,规范平台管理,实现投融资渠道、方式的市场化。

  加快依法治区进程。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落实决策事项清单、事项目录、风险评估及责任追究办法。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健全区、街(部门)、社区三级法律服务体系。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合理划定综合执法领域,完善执法协作配合机制。全面推进“七五”普法,增强公职人员遵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议提案。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人民团体沟通,广泛接受社会公众和舆论监督。

?打印本页??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