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称: 武昌区民防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 发布机构:
文  号: 索 引 号: 007482532-03-2016-1630686
公开日期: 2016年01月27日 公开方式: 1
内容概述: 主 题 词:
武昌区民防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

 

  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深入推进人民防空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发 [2014]15号)文件精神,《武汉市民防建设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和武昌区“十三五”规划总体方案,结合我办实际,编制《武昌区“十三五”民防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新时期国家军事战略方针及防震减灾要求为统揽,以大力提高城市整体防护能力、指挥协调能力、应急救援能力、综合保障能力为目标,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服务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方针,统筹谋划、协调推进、重点突破、创新务实,以时不我待、抓铁留印的精神,全面推进武昌民防工作再上新水平。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民防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城市建设相结合、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统筹的原则,做到“应建必建”、“应收必收”,完善人防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

  (二)坚持应急准备与长远建设,重点建设与整体发展相互促进,大胆创新思路,全面提升指挥协调能力、整体防护能力、应急救援能力、综合保障能力,力争使我区的民防建设整体水平走在全市前列,实现进位赶超、科学发展。

  (三)坚持平战结合,准确把握战争和地震等灾害形态变化对民防建设带来的新挑战,以及军事斗争准备对人防建设赋予的新内涵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防建设提出的新需求,切实加强防震减灾能力建设,走好防空防灾一体化的发展道路。

  (四)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好人民生命及财产的安全的要求放在首位,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标准、高质量、科学规划好民防建设。

  三、“十三五”全区民防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建设目标

  “十三五”期间,民防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建设目标——真正形成“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的现代化民防体系。

  (一)组织指挥、信息化建设

  1、根据城市建设的发展,修订和完善区、街防空袭方案、城市应急预案和城市重点目标防护方案。

  2、完善区民防应急指挥中心配套设施建设。建设先进性的指挥通信系统和信息化系统,平时为区政府防灾救灾和应急事件处理提供服务,战时承担区政府防空指挥中心功能。

  3、根据城区建设发展,增设调整防空防灾警报器布局。采取以无线遥控警报报知方式为主,有线与无线相结合、遥控和手控相结合的方式,组成新型警报报知通信网,保证在各种情况下迅速准确地传递警报信号。在警报台站布局上增大覆盖率,缩小空白区,拟新增防空防灾警报器5台,实现防空防灾警报器统控率、鸣响率、音响覆盖率100%。新增手摇和手持式警报器10台,提高二次报警能力。

  4、健全精干过硬的专业队伍。加强对民防专业队伍培训,规范编组,完善种类,强化动力,使民防专业队伍能应对常规武器破坏,能应对信息化攻击,能遂行平时应急任务,达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要求。

  5、进一步完善人口疏散体系。按照“统一指挥、突出重点、条块结合、就地就近”的原则,合理增设战时人口疏散地域和党政机关、高端人才疏散基地;按照“平时对口共建,战时对口疏散”的原则,大力搞好疏散地域建设,达到战时能防空,平时能防灾的要求。

  6、进一步加强完善人防信息网络建设,健全灵敏可靠的通信警报体系。将防空通信网与地方电信网、军队侦察预警系统形成一体化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充实完善机动指挥通信平台,充实区民防信息资源数据库,逐步完善街道人防信息库,探索建立市、区、街三级通信组织指挥系统。

  (二)人防工程建设

  1、加强人防工程建设。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40万平方米,“十三五”末,全区人防工程面积达180万平方米。

  2、健全布局合理的防护工程体系。根据城市建设的发展规划,科学设置人员掩蔽、医疗救护、专业队伍等防护工程,做到战时能应战、平时能应急。

  3、加强人防工程维护改造,逐步提高老旧人防工程防护能力,提高老旧工程的利用率及战时功能。人防工程战时功能达到人均1平方米。

  4、加强人防工程平战结合利用,实现人防工程效益最大化。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区平战结合年营业额突破2亿元;每年上缴国家税收2千万元,利润1700万元;每年新增结建工程停车位2000个,“十三五”期内达到2.5万个;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

  5、探讨建立地下空间开发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充分运用人防法规政策,吸引社会力量投入人防工程建设和地下空间的开发,在“十三五”期间,多渠道筹措资金建设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公共人防工程1—2处(地点待定),为社会提供服务。

  6、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确保辖区人防工程无重大事故发生,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管理预警机制和应急救援机制,修订《武昌区民防办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适时组织演习和演练,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

  (三)防震减灾建设

  1、建立协调有序、统一完善的应急机制。以建立防震减灾机制为依托,全面推进防震减灾工作融合。完善地震数据库,逐步向街道一级延伸“地震应急通”,及时处理地震应急事件,加强地震应急能力。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交流学习、培养人才,建立梯队,强化区级防震减灾人才队伍。广泛开展“三网一员”培训,提高地震工作人员业务知识水平。

  3、以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为契机,组织开展各种演练。保障地震发生时各单位、部门及时有效应急。

  4、加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洪山广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作为我省规模最大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根据《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GB21734-2008规范,对其按照国家Ⅲ类标准进行维护管理,保证其功能的正常使用,拟在洪山广场建设1处户外地震显示系统。同时完成10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示牌设置工作。

  5、开展防空防震科普示范学校、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十三五”期间,建成市级防空防震科普示范学校3所,市级防震减灾示范社区5个。

  6、以开展“5.12”防震减灾宣传周为契机,扩大防震减灾宣传的实效。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提升地震发生时民众的应对能力。完成1处地震宏观观测点暨防震减灾宣传点规范化建设,加强辖区地震监测能力和防震减灾固定宣传阵地建设。

  7、加快“防空防灾一体化”建设,力争将人民防空指挥平台纳入政府应急指挥系统,把人民防空信息系统纳入政府应急信息大系统,把人民防空专业队伍纳入政府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把人民防空宣传教育纳入政府防空救灾宣传教育体系,把人民防空工程和战时人员疏散地纳入政府防灾救灾应急场所建设。

  四、规划实施与保障机制

  (一)围绕党的十八大精神及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深化人民防空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化民防工作改革创新,切实做到民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战时防空与平时防灾相结合。

  (二)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充分利用武昌区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契机,加快人防工程的建设步伐,积极推进抗震设防依法管理工作,加强执法检查,确保重大项目安评工作。

  (三)深入推进民防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街道、进网络、进社区、进企业、进媒体,推进民防社区“十个一”标准化建设,到“十三五”末基本建成覆盖全区的民防社区网络,全区100%社区开展民防工作。增强全民忧患意识及国防观念,激发全民爱国热情,树牢国防观念。形成各级领导重视、社会各界支持、全面参与民防建设的社会氛围,为民防事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四)规范现有专业队伍建设,完善人防专业队伍归口建设、归口管理、归口使用、归口保障制度,按照“学、研、练、考、评”要求,改革训练内容,加强民防信息化知识训练、信息系统训练、信息化装备操作技能训练、防震应急救援训练,努力建立一支战斗力强、素质过硬的民防专业队伍。

  (五)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廉政高效”的标准,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建立一套科学、规范、有序、实用的民防工作机制和制度。坚持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行政执法运行机制。

  (六)加强财务管理,为规划实施提供经费保障。依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将民防建设经费列入区财政预算中;同时,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严格规范易地建设费征收行为,切实做到应缴必缴,认真执行财务制度,坚持“量入为出、规范管理、统筹兼顾、保障重点”的原则,统筹安排各项经费,优化资金结构和流向。

?打印本页??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