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称: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 系统管理员
文  号: 索 引 号: commIndexPluginImpl
公开日期: 2010年10月22日 公开方式: zhudong
内容概述: 主 题 词: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8年12月23日在武汉市武昌区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长   吴志振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武昌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迎难而上、拼搏进取,全区经济保持快速增长,项目建设进展良好,城市面貌明显改观,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状况持续改善,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7.86亿元,增长15.2%;固定资产投资77.3亿元,增长23%;全口径财政收入49.58亿元,增长25.3%;区级财政收入14.93亿元,增长2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8.11亿元,增长15.4%;人均可支配收入1.65万元,增长17.7%;万元GDP能耗下降4.8%,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0.5%。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狠抓第一要务,大力发展区域经济

  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产业发展研究,发布《武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白皮书》,拟定《武昌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制定《武昌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激励政策实施细则》,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投入科技产业发展经费4500万元,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预计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21.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7.5%。总部经济集聚效应不断增大,全区总部企业已达118家,比2007年增加17家。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和主导产业,全区百家重点企业对财政收入贡献比例超过45%,其中金融保险、高新科技、文化创意、商贸旅游等四大重点主导产业的支柱作用更加突出,税收份额在百家重点企业中占到64%。

  全力推进经济项目建设。建立全区重大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和区领导联系重大项目机制,成立多个工作专班,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在拆迁、规划、审批及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组织实施104项重大项目,完成投资88.32亿元,增长16%。加强土地整理开发,策划实施土地开发项目34个,完成居民动迁2408户、20.6万平方米。加强商务楼宇建设,世纪彩城三期、宏城金都等项目主体工程完工,保利文化广场、春树里二期等一批在建项目进展顺利,全年新开工建设和竣工商务楼宇面积64万平方米。整合地区大单位土地、楼宇、人才等存量资源,大力推进武汉东创研发设计创意园、楚天181文化创意产业园、武汉珞珈信息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建设。优化调整白沙洲都市工业园产业结构,园区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

  努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扎实推进全民创业,在全市率先投入500万元建立区级创业基金,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91笔、3075万元,建立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基地15个,扶持创业973人,带动就业1785人。新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7930户,增长72.2%,企业2142户,增长21%。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成功举办第七届首义文化节、土地招商推荐会,组团参加沪汉、鄂港粤等一系列经贸活动,引进汇丰银行、新华保险等一批金融企业和湖北核电有限公司、中铁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全年利用内外资92.6亿元,引进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企业106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2家。大力推进企业改制,电缆附件厂、钢制家俱六厂等6户企业改制完成。推动房地产业稳步发展,新开工项目13个,全区在建房地产项目达51个,完成投资89.8亿元。

  积极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制定《近期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意见》,明确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建立每月调度、季度评析、综合考核等制度,精心实施年度各项改革试验工作。组建武昌发展研究中心,加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结合区情和发展实际,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六个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围绕提升城市功能、竞争实力、城市品质及社会和谐水平,积极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加强节能减排,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全面推广新型墙体、建筑节能材料。着力营造氛围,广泛开展“两型”机关、家庭等创建活动。

  二、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创造良好生活环境

  加速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加强城市规划与设计,策划和制定武昌古城、滨江商务区两大城市功能区建设规划。首义文化区蛇山南坡公建拆迁全部完成,首义板块一期拆除房屋1.9万平方米。武昌火车站改造竣工,东、西广场及“一纵三横”道路、中山路隧道投入使用。昙华林历史街区完成一期、二期综合改造。地铁二号线积玉桥、螃蟹岬等5个站点开工建设。长江隧道、岳家嘴立交建成,即将通车。紫阳东路、沙湖中路全线贯通,沙湖路延长线、前进路、武重东路、武重南路、栅栏口立交主体工程完工,民主路中段完成路面改造,民主路西段综合改造进程过半。紫阳路、中山路等6条主干道及火车站周边265栋、30.7万平方米房屋的立面整治全面完成。保安街一期、胭脂路、文明路B片等旧城改造工程顺利推进,育才嘉苑二期等6.5万平方米拆迁安置还建房建设步伐加快。

  大力加强城市综合管理。积极争创“市民满意路”和“市容环境达标街”,“双创”工作水平位居全市前列。建立“联合鉴定审批、日常巡查控管、快速拆违、追责奖励”控违查违四项机制,拆除违法建设739处、5.5万平方米。实行渣土运输挂牌作业,渣土漏撒现象明显减少。加强环卫设施建设,新建垃圾转运站3座,全区195座公厕在全市率先向市民免费开放。加强流动摊点、占道经营、门面招牌、户外广告等专项整治,推进高层楼宇亮化,市容面貌不断改观。创新武昌火车站管理体制,站区交通、治安秩序有所好转。在路网体系不完善、道路施工点较多情况下,进一步强化交通组织与管理,尽力保障道路畅通。

  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园林绿化,植树5.6万株,新建绿地16.8万平方米。完成武昌公园改造,建成4个小游园、5处园林小景和3处街区绿地,实施8条道路绿化配套和12条道路绿化档次升级,创建11个园林式社区和30个市级绿色社区。加强空气污染治理,完成锅炉“煤改燃”120台,整治油烟噪声扰民点源340个,创建13条整治油烟噪声扰民达标路段和2个达标示范街道。积极开展水污染治理,紫阳湖水生态修复和临江四期综合改造工程完工,刘家河明渠污染、喻家湖社区和余家头老八栋渍水、铁机路扬灰粉尘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顺利完成。积极开展废旧电池回收、垃圾分类收集和绿色节能型住宅试点,采取财政补贴方式推广使用节能灯27万只。

  三、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加大办学经费保障力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公用经费增加到335元/生,教师津补贴标准进一步提高,从秋季开始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南湖学校、铁四院中学等7所初中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杨园学校整体改造、沙湖嘴小学异地重建基本完工,武珞路奥山中学、中华路金都小学等9所中小学办学体制得到规范。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质量继续保持全市领先优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9名教师被评为第四届武汉市名师,为期三年的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分流富余人员691人。积极化解学校债务,偿还学校建设贷款4300万元。

  加强医疗卫生工作。围绕打造“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加强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6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在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行“医药分开”,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大医院托管。进一步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条件,引进30名高级技术职称医务人员坐诊,门诊量增长15%。新惠民医院建成并对外接诊,优诊患者3.7万人次。组建335支“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提供出诊、护理等“六上门”服务。手足口病防控得力,救治工作积极有效。积极推进“红十字服务”进社区,被评为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区。

  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再次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区。以“与奥运同行”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主题,推进文化精品进社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圆满完成北京奥运会火炬武昌段传递工作。启动第三次文物普查,重点遗迹、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较好保护。开展“首义之春”、“武昌人游武昌”等系列文化旅游活动。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性别比指标符合控制要求,早期教育工作经验在全国交流。我区再次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和全省双拥模范区。首部《武昌区志》出版发行。区档案馆晋升国家二级馆。第二次经济普查顺利推进。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和残疾人活动中心投入使用。妇女儿童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国防动员工作深入开展。人防、对台、审计、妇女儿童、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广电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四、努力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深化和谐社区建设。创新社区管理模式,组建社区服务站,合理调配低保、劳动保障、信访稳定、残疾人事务等专职人员,社区社会事务管理进一步规范。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34个社区连片提档升级,改造社区道路17.8万平方米、排水管网23公里。通过购买、租赁等多种方式,解决26个社区办公、活动用房不足150平方米的问题。加强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修建阅报栏185个,建立区图书分馆5个,配齐65个社区的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和健身室,维修改造武泰闸体育场并对居民免费开放。主动协调解决困难企业、社会型小区居民水电历史遗留问题,完成 “一户一表”改造2067户,清洗社会型居民楼水箱817个。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完善就业促进机制,新增就业岗位  23524个,帮助困难群众就业4838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加大《劳动合同法》实施监察力度,开展打击使用童工、整治用工秩序等专项行动,积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稳步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新增10.1万人次,居民医保完成参保登记17.1万人、覆盖面达80%。加强社会救助,发放低保金和低保优惠性政策补贴6757.8万元,为困难群众提供各类专项救助1530万元。扩大“贫困代际转移阻断计划”帮扶面,援助对象新增979户、1060人。加强养老服务工作,完成区福利院改造和白沙洲分院建设,建成社区日间托老所、社区老年人食堂各10 个,为5488人次“三无”及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积极改善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完成经济适用房建设21.7万平方米,筹集、分配廉租房251套,办理租金补贴3055户、975万元。

  改进社会公共管理。巩固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积极创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大力开展整治“毒赌黄”、取缔“砖沙石霸”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110刑事、治安警情分别下降6%和9%。加强基层法律服务,加大各类民间纠纷调处力度,调解成功率98.7%。开展领导大接访活动,妥善解决一批疑难复杂积案。大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区无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完成8家农贸市场“农改超”工作。安全生产态势保持平稳。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快速有效处置突发公共事件95起。

  区政府年初确定的为民办10件实事工作全部完成。

  五、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动行政管理创新

  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围绕“两型社会”建设完善城市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制定《关于进一步增强街道职能 完善城市管理体制的意见》,从10个方面强化街道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责。加强行政资源整合,区发改委、区统计局等8个单位实行相对合署办公。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启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定《武昌区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加强政府投资资金管理。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资金节约率达12.7%。

  大力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展部门内部行政审批职能归并试点,设立综合轮值窗口,审批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加强绩效管理,完善第三方评估体系,提高工作创新权重,考核体系更加公正、合理。加强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网上办事、在线服务、网上督办等功能进一步增强,办公自动化系统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加强公共管理与服务监督,主动发现并办理各类诉求3.4万件。坚持开展“领导在线访谈”、“区长轮值接访”活动,一批民生实际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定期向区人大、区政协报告和通报工作,自觉接受代表委员和人民群众监督,议提案办理情况在网上公示。全年共办理区人大议案3件、代表意见257件,区政协建议案2件、委员提案280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5%以上。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扎实开展文明执法教育活动,严格规范和约束自由裁量行为,执法队伍素质和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民主评议对象向直接服务群众和企业的基层单位延伸。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行为,查办各类违纪案件15起,行政过错责任追究8人次。

  各位代表,2008年大事多,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我们全力以赴保秩序、保交通、保生产、保民生,紧急动员组织社会力量集中除雪实现主要干道无积雪,成立100多支抢修队解决3万户居民因水管冻裂造成的用水困难,采取财政补贴方式平抑市场菜价,加强巡查救助及时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问题,抗雪救灾工作取得全面胜利。面对震惊世界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迅速行动,积极支援灾区建设,捐款捐物1542万元,收治灾区伤病员223名,接收灾区学生63人,在汉源县支援建设武昌爱心福利院,并被列为省对口援建灾区“十大项目”之一。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举措,加强工作调研,积极帮扶中小企业,狠抓项目建设,保持投资强度,扩大内需,确保了全区经济平稳增长、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一年来的工作成绩和进步来之不易。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归功于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和全区人民的辛勤劳动。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部队和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武昌建设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审视过去一年的工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结构调整任务仍然比较艰巨,现代服务业高端化程度需进一步提升;交通排堵保畅压力加大,道路设施建设需进一步加快;拉动经济发展的大项目不多,项目策划和推进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发展要素制约问题比较突出,土地整理、融资及动迁等难题需进一步突破;社会民生仍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公共服务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09年工作安排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加快武昌发展的关键一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民生等各项工作都将面临新的困难。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武昌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的条件依然较多。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注重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部崛起战略深入实施,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全面开展,武昌千年古城建设深入推进,滨江商务区建设正式启动,地铁二号线、四号线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都为武昌发展带来难得机遇。因此,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只要我们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密一些,坚定信心,把握机遇,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就一定能够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

  2009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着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大力加强城市功能区、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社会民生,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约束性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万元GDP能耗下降4%以上,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0%以上。

  为此,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着力抓好高档商务楼宇建设,拓展总部经济发展空间,提高总部企业集聚度。加快保利文化广场、知音工行广场等一批在建项目建设进度,推动中南国际商务城二期、省信合大厦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确保全年新开工商务楼宇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加大楼宇配套管理服务力度,认真落实总部企业入驻的各项优惠政策,着力提高服务企业水平,营造一流的投资环境,增强集聚总部企业的吸引力。加强国际国内大企业总部或区域总部、省内生产与经营相分离的集团企业的引进工作,全年力争引进总部企业15家。举办好第五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和第二届“中部省会城区发展论坛”,进一步扩大武昌及武昌公司总部区的影响力。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和落实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举措,积极申报国家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区,加快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突出发展金融保险产业。抢抓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机遇,以打造中南路—中北路“金融街”为重点,以形成省级金融机构集聚区为目标,大力推进武汉江南金融中心建设。加强金融机构引进,力争更多的国内外金融保险企业落户我区。支持信托、担保、投资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稳健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突出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加强与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省机电研究设计院、湖北美术学院等地区大单位的合作,策划实施一批科技产业园区项目。启动武汉东创研发设计创意园二期建设,推进省科技创业中心、中科院武汉分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加大“中部设计之都”打造力度。突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强昙华林艺术村、楚天181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引进一批文化创意、时尚消费及配套服务项目。提升户部巷、首义园、胭脂山衣坊、徐东古玩城等特色街区品牌,加强八一路、新民主路、体育馆路等都市休闲娱乐街区和民主路西段民俗风情街区建设。突出发展商贸旅游产业。进一步改善中南、徐东、司门口等中心商区的配套设施和购物环境,健全武昌火车站、长途客运站和过江隧道、地铁沿线的商业网络,积极策划并力争启动解放路步行街建设。加强旅游宣传与产品营销,做强“山水瑰丽,人文武昌”旅游品牌。

  大力加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按照策划储备一批、跟踪引进一批、动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总体要求,促进重大项目梯次推进、滚动发展。加强土地项目开发,推进中北路108号、省机械厅、螃蟹岬市政基地、倒口湖地区等19宗地块挂牌交易。支持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促进房地产开发与城市功能、城市形态和产业布局相融合,发挥房地产在扩大内需中的积极作用。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区建设,提高项目策划水平,充分发挥开发商、中介机构、投融资机构及城市运营商等市场主体作用,实现以商引商。完善区、街招商引资联动机制,强化街道招商引资职责,全年力争引进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企业80家。加快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进程,力争完成江南食品厂等4家企业改制,启动金属容器二厂等3家企业改制。

  二、加强城市建设管理,优化提升综合承载功能

  加强城市功能区建设。立足城市建设与发展定位,完善分区规划和局部控制详规,做好城市设计,优化功能分区,增强板块带动效应。推进武昌古城建设。认真实施《武昌千年古城保护与复兴规划》,围绕2011年辛亥首义百年纪念,集中力量完成首义板块15.4万平方米房屋的拆迁工作,启动楚望台公园、辛亥革命博物馆、标志性纪念构筑物及地下空间建设。推进滨江商务区建设。加强策划宣传,引进一批有实力的投资商和开发商,加快临江地区开发与建设。分步启动裕大华片、武车片、月亮湾片和积玉桥D、H片拆迁,协调促成城中村改造。推进武昌火车站地区建设。加快梅家山储备地块开发和紫阳东路酒店、铁木家具厂等土地出让,推进中船重工719所科工贸产业基地建设,实施千家街203号片区改造。推进东湖路沿线综合整治。提升东湖路自然景观和文化综合功能,打造城市滨水景观大道。启动东湖路沿线17.6万平方米房屋的拆迁工作,改造、开发蔡家咀片区,积极策划、引进一批文化传媒、创意设计和休闲娱乐品牌企业,推进东湖西岸文化产业带建设。

  加强道路建设和旧城改造。全力服务武昌火车站交通综合体、地铁二号线和四号线、鹦鹉洲过江通道等重点工程建设,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围绕城市功能区建设和道路畅通需要,进一步完善路网体系,完成江民路、天源路、沙湖路北段、武珞六巷等道路建设,启动复兴路、津水路、武车路、武锅中路等道路建设,做好楚善街、体育街等道路的前期修规和施工设计工作。推进旧城改造,加快保安街一期、文明路B片等区域旧城改造进程,积极策划农讲所北片、紫阳村、歌笛湖、明伦街等区域旧城改造项目完成彭刘杨路239号等7个项目15.26万平方米拆迁安置还建房建设,为首义文化区等重大项目拆迁创造条件。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强“双创”目标考核,推行区城管部门与街道“双责”管理体制,完善奖惩激励机制,确保“市民满意路”、“市容环境达标街”创建达标率100%、优良率60%以上。实施“街巷环境整洁工程”,加强连通道、背街小巷和社区道路的清扫保洁与立面整治,力争全区三分之一以上街道和社区达到整洁目标。加强渣土污染、户外广告、门面招牌及油烟噪声扰民等专项整治,完成70栋楼宇景观灯建设。认真落实控违查违“四项机制”,加强白沙洲、杨园、徐家棚等重点地区的巡查控管,努力实现存量违法建设逐步减少,新的违法建设“零增长”。大力推进环卫作业机制改革,加快街道、社区、背街小巷清扫保洁市场化进程。认真落实“以区为主、属地管理、相对集中执法”的武昌火车站地区管理新体制,充实、整合管理力量,着力整治交通拥堵、黑车营运、拉客宰客等突出问题,确保站区安全、整洁、有序。加强交通营运管理,坚决取缔非法营运行为;强化交通秩序管理,提高全区道路通行能力。

  三、深化综合配套改革,积极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推动机制体制创新。进一步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实施“基层建设行动计划”,进一步明晰街道、社区及公安派出所、司法所、街道法庭、工商所、税务所等基层单位工作职责,建立健全目标考核与奖惩机制,定岗定责,推动基层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促进基层单位和领导干部主动履职、积极作为。加强区级融资平台建设,组建武昌城市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充分利用可经营性资产和开发性项目,采取直接融资、间接融资、项目融资等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首义文化区项目建设需要。探索建立区级土地整理机制,积极开展武重四街坊、6803厂危改项目土地储备整理模式改革试点。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加强社区绿化,充实洪山公园和紫阳湖公园绿化,提升6条道路绿化,完成植树4万株,新建绿地6万平方米。加强水环境治理,启动巡司河综合治理和夹套河明渠改造工程,完成铁机社区明沟改造,加大城市排水管网配套建设力度。加强堤防维护管理,确保安全度汛。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推广节能技术,强化污染治理,实施“城市环保清洁空气工程”,完成全区全部锅炉“煤改燃”任务,力争主要环境指标优于全市平均水平。以发展“两型”产业为重点,推动白沙洲都市工业园产业结构调整,争创市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积极倡导绿色消费。普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知识,开展经常性教育实践活动,培育“两型”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引导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群众选择使用绿色、节能产品。加强白色污染整治和废旧电池回收,扩大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实施机关办公大楼节能改造,实现中水和太阳能综合利用。购置一批公务自行车,供机关干部办理“短途公务”使用。全面开展“两型”创建活动,创建一批“两型”机关、社区、学校、家庭和企事业单位,营造全民支持、全民参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良好氛围。

  四、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满足公共服务需求

  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加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加大薄弱学校综合建设力度,缩小校际之间差距。着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发展环境,完成三角路中学、四美塘中学等6所初中学校标准化建设,启动实验中学整体改造工程,基本化解高中学校债务。努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完善教育评价制度,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特殊教育,加强学前教育。认真落实各项教育资助政策,积极帮扶贫困生和农民工子女入学,有条件的初中、小学全部向农民工子女开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继续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加大教师继续教育力度,扩大教师校际交流面,促进师资力量均衡配置。规范办学行为,整治违规收费。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装备水平,做好在职医生培训和优秀医务人员的引进,推进大医院托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努力解决“看得好病”的问题。深入开展省级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综合试点,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机制,推进“医药分开”改革和药品集中采购、零差价销售,继续办好惠民医院和惠民门诊,减轻社区居民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医疗负担。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建设,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与保障职能。积极开展全国卫生城市创建活动,争创省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加强区级文化建设,不断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积极推进区级文化园和街道文化活动中心、新建小区文化活动室等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加强街道、社区文化团队的组织管理,以纪念建国六十周年为契机,举办系列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历史文化遗迹、遗址修缮,认真做好辛亥革命文献史料的收集、整理及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

  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大市民素质教育和文明窗口、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等创建力度,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加强计生服务与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开展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创建活动,推进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做好对口帮扶新洲区、江夏区新农村建设和支援四川汉源县建设福利院工作。加强国防教育,提高国防动员水平。完成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统筹推进人防、双拥、科普、普法、妇女儿童、对台、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档案、史志、广电等工作。

  五、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切实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加强和谐社区建设,扩大居民自治,推进居务公开,提高居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水平。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做好社区居委会换届工作。深化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加强社区社会事务的规范化管理。加强社区工作站、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和健身室建设,改善社区办公、服务和居民活动条件。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维修、改造一批社区道路和下水管网,推进积玉桥街、白沙洲街社区连片提档升级,加大杨园、白沙洲、紫阳等地区道路维修和环境整治力度。大力推行物业服务,对暂不具备市场化条件的老城区型社区,积极引导社会组织以低偿、微利方式开展社区物业服务。

  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创业宣传与培训,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力度,积极培育创业主体。加强工友、青年、巾帼等创业基地和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基地建设,搭建更多创业平台。探索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支持中小企业申报专项发展资金,帮助中小企业成长,提高就业容量。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援助活动,加大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加强公益性岗位的筹集和管理,组织辖区企事业单位安排困难群众就业再就业。深入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确保创建率达到60%以上。认真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加强劳动监察,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新增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6.4万人次,做好区属困难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加大困难群众帮扶力度,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提高低保救助标准,扩大各项专项救助覆盖面,深入实施“贫困代际转移阻断计划”,努力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开展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推进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加强社区日间托老所和老年人食堂建设,积极满足老年人尤其是独居老人的养老需求,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大困难群众住房条件的保障与改善力度。大力发展“红十字”和慈善事业,促进社会互助。

  深化平安武昌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治安防控体系,深化社区警务室建设,大力加强重点地区整治和流动人口管理,不断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严厉打击“两抢一盗”、“涉黑涉恶”、“毒赌黄”等违法犯罪行为,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建立健全“大接访”长效工作机制,规范信访秩序,畅通信访渠道,加大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力度,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工作,下大力气及时、妥善解决信访人的合理诉求。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积极推进“早餐放心工程”,加强农贸市场管理,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加强安全生产,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加强各类市场管理和经营秩序整顿,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预警体系和应急平台建设,提高公共突发事件应对和处置能力。

  六、强化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行政工作效能

  依法行政提高公信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思路措施,着力提升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完善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和民主协商制度,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裁量权。加强政府廉政建设,强化行政问责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和企业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

  强化效能提高执行力。认真落实项目责任制,坚持区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工作机制,强化项目扁平化管理。加强项目跟踪服务,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审批、房屋拆迁、工地治安等具体问题,保障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加强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推行网上审批,扩大并联审批,提高办事效率。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充分发挥绩效管理导向作用,科学制定工作目标和考核权重,强化过程管理,注重工作实效,形成浓厚的干事、创新氛围。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降低行政成本。

  改进作风提高服务力。牢固树立服务人民、服务企业的工作理念,把政府工作、政策支持、财力保障的重点,向公共安全、社会事业、就业保障等方面倾斜,把抓经济的主要精力放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坚持把人民满意作为工作最高标准,以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确保民安为己任,整合公共资源,完善服务体系,加强政民互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把企业需求作为政府重要职责,强化区领导对口联系企业制度,完善重点企业“直通车”、企业与政府领导定期沟通等机制,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区政府将按照“公益、普惠、扶弱、量力”原则,投入近1.2亿元资金,为民办好以下10件实事:

  1、投入700万元,提升社区服务功能。提高20个社区办公、活动用房标准,新建65个社区服务站,修建28个综合健身小广场,增加社区图书室藏书数量。

  2、投入3300万元,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改造、整治55条社区道路和22个社区下水管网,创建28个绿色社区,为  100个社会型小区安装楼间(道)灯,解决2000户居民水电“一户一表”问题,增加22个社区、12个居民小区的技防设备,进一步加强辅警力量。

  3、投入2000万元,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完成第三批6所初中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大薄弱学校经费投入,建立教师培训专项资金。

  4、投入650万元,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区级小额担保贷款资金500万元,扶持创业500人,带动就业1500人,培训困难群体2600人。

  5、投入1000万元,帮助区属困难集体企业解决退休职工当年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

  6、投入3000万元,改善居民居住条件。落实、分配廉租房200套,维修、改造175户破旧公房。

  7、投入550万元,加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改善区疾病预防和卫生监督工作条件,招聘40名以上医学院校毕业生,聘请30名高级技术职称医务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

  8、投入150万元,加强养老服务工作。新建5个社区日间托老所,将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标准提高到10—12元/小时,将95岁—99岁老人“长寿津贴”提高到100元/月。

  9、投入100万元,关心残疾人生活。新建盲人电影院和有声读物图书室,扩大智障残疾人日间照料托养中心规模。

  10、投入500万元,完善环卫设施。改造社区垃圾箱300个,新建和改造公厕10座、民厕27座,接管全区现有的87座民厕。

  各位代表,全力以赴做好2009年各项工作,对于实现武昌新一轮大发展,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全区人民,凝聚各方力量,团结一致,开拓进取,为开创武昌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打印本页??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