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称: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 系统管理员
文  号: 索 引 号: commIndexPluginImpl
公开日期: 2010年10月22日 公开方式: zhudong
内容概述: 主 题 词: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9年12月22日在武汉市武昌区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武昌区人民政府区长  吴志振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武昌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9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自身发展中的各种挑战,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武汉江南金融商务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战略发展目标,大力推进武昌古城、公司总部区、滨江商务区三大功能区建设,加快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加强湖泊、山体生态环境保护,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25亿元,增长13%。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57.51亿元,增长16%;区级财政收入18.06亿元,增长2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5亿元,增长37%。引进国内外资金108亿元,增长18.7%。

  ——城市建设大规模展开。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24项,其中投资超过10亿元的项目有8个,总投资282.3亿元,今年完成投资40.26亿元。全年完成拆迁11181户、152.6万平方米。重大工程项目数、投资规模及拆迁总量均创历史新高。

  ——“两型”社会建设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6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80.9%。蛇山“透绿”及湖泊治理成效明显。“两型”示范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万元GDP能耗下降 4%,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4.4%。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万元,增长13%;消费支出1.31万元,增长1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亿元,增长1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在127个老旧社区推行基本物业服务。

  ——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我区先后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等称号。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狠抓重大项目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应对危机保增长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出台《关于加大投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意见》,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强化项目支撑,完善服务机制,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建设110项,完成投资106亿元。加快推进商务楼宇建设,省信合银行大厦、省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等11个项目开工建设,东湖天庭、洪广大酒店会议中心等9个项目完工,保利文化广场、知音工行广场等3个续建项目进展顺利,全年新开工商务楼宇面积80万平方米,新增商务楼宇面积43.78万平方米,在建商务楼宇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围绕拓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策划实施土地整理利用项目51项,完成土地出让14宗、1493.4亩,交易金额86.83亿元,为近年来最高水平。创新投融资体系,以武昌城市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为平台,实现融资26.05亿元,完成投资21.5亿元,收购、储备土地633亩,为重大经济发展项目建设和重点工程拆迁提供有力保障。

  加快主导产业发展。修订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出台促进区域经济、主导产业发展激励措施,以总部经济为龙头,金融保险、高新科技、文化创意、商贸旅游等四大产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层级不断提升。全区新引进总部企业18家,累计达到136家;新增上市企业1家,总数达到6家。中南路—中北路“金融街”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中国进出口银行湖北省分行、深圳发展银行武汉分行等一批金融企业先后落户,全区新增金融投资类企业61家。积极推进产业园区建设,白沙洲都市工业园稳步发展,实现产值140.3亿元;湖北机电产业园、珞珈科技信息产业园等5个科技产业园区挂牌运营,入驻企业110家;“中部设计之都”品牌实力进一步巩固壮大,全区设计产业完成总产值70亿元,增长25%;楚天181文化传媒产业园启动建设,被列为全省六大重点文化工程之一。户部巷风情街建成开街。旅游景点、产品宣传推介力度加大,游客人数增长41.5%,旅游收入增长30.2%。

  加大服务企业力度。深入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建立重点企业“直通车”服务机制,区级和部门、街道领导结对230家重点企业,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154项。加强与银行和其他融资担保机构合作,帮助16家中小企业获得贷款支持2.3亿元。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协助25家企业成功申报各级创新、技改等专项扶持资金830万元。努力减轻企业负担,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对不裁员的困难企业给予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减补金额1720万元。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全区新注册登记工商企业3420户,增长24.7%。

  加强招商引资和企业改制。积极推进区域交流合作,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和第二届“中部省会城区发展论坛”。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新引进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企业88家,其中亿元以上大企业10家;经济发展项目48个,其中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2个。稳步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解决72户困难企业、7404名退休职工当年的医保问题,完成武汉江南食品厂、武汉红升电器厂等6家企业改制工作。

  二、着力加强城市功能建设

  依法推进项目拆迁工作。为了以崭新城市面貌迎接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省、市陆续在我区安排了首义文化区、东湖沙湖连通等10余项重大工程。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异常艰巨的拆迁任务,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保障拆迁户合法权益,精心设计拆迁补偿安置方案,耐心细致做好拆迁居民思想工作,真心实意解决住房困难群众合理诉求,提供安置房源5800余套。成立拆迁办,建立项目指挥部,抽调600多名机关干部,加强拆迁组织与调度,有效保证了重大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加速推进重点功能区建设。以首义文化区为核心,大力加强武昌古城保护与建设,首义板块拆迁任务基本完成,辛亥革命博物馆新馆、首义南轴线地下空间建设正式启动,民主路西段、红巷环境综合整治完工。充分挖掘临江一线优势资源,大力加强滨江商务区建设,概念性规划通过审批,积玉桥D—H片、华兴里片拆迁及武车厂整体搬迁工作抓紧推进,大连万达滨江商业中心开工建设。结合实施东湖沙湖连通工程,提升公司总部区集聚功能,东湖CBD控制性规划编制完成,沙湖大桥、沙湖综合治理等配套工程全面启动,武重宿舍区及中北路以西片区拆迁工作有序实施。

  积极完善城市路网体系。围绕道路畅通需要,加快重点区域路网和城市快速通道建设。秦园路、沙湖路延长线等城市主次干道、连通道以及付家坡地下通道、中南路水利厅人行天桥等过街设施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武汉大道综合改造整治、白沙洲大道高架桥、二七长江大桥、东湖隧道、八一路延长线、临江大道四期、天源路、江民路、乐业路、武珞六巷等一批道路、桥梁项目开工建设,复兴路、武锅中路、武珞五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鹦鹉洲大桥启动拆迁。地铁二号线完成积玉桥、螃蟹岬等站点的主体结构施工,部分区间轨道线开始盾构。

  积极推进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胭脂路、幸福里、保安街一期等片区旧城改造工作积极推进,文明路B片、红岭一期、6803厂等片区正在实施拆迁。三角路村、余家头村、团结村、姚家岭村完成改造规划编制并获批复,三角路村A包、余家头村一期、团结村完成改造用地挂牌出让并实施拆迁,全年完成城中村拆迁1612户、65.1万平方米。房地产业持续发展,在建房地产项目61个,竣工房屋面积105万平方米,完成投资70.77亿元。

  三、努力创造良好城市环境

  加强文明城市和“两型”社会示范建设。强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市民素质教育,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和“吴天祥小组”活动,组织开展“文明排队礼让”、“文明过马路”、“周末环境卫生大会战”等专项行动,培育良好社会风尚。加大网吧、出版物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加强车站、公园、广场、医院等窗口单位建设,提升公共文明指数。积极开展“两型”示范创建活动,完成中央花园社区等3个示范社区、文华中学等3所示范学校和四美塘公园“两型”示范公共场所建设。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进城市“双创”工作,“市民满意路”和“市容环境达标街道”优良率继续处于全市领先位置。大力实施“街巷整洁工程”,完成27条重点道路和81个社区整治任务,背街小巷环境卫生面貌发生较大变化。以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和加强城中村违建控管为重点,拆除各类违法建设594处、4.9万平方米。改善环卫基础设施,杨园、姚家岭、紫阳东路新型环保垃圾中转站投入使用,在全市率先接管87座民厕。加强楼宇景观灯光建设,全区新增亮化楼宇108栋。武昌火车站地区实行管理职能集中行使的新体制,日常管控与专项整治得到强化,站区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社会治安态势进一步好转。加强道路交通组织管理,采取增加警力疏导、设置交通护栏、部分道路单双号限行、重要路口实行渠化分流等措施排堵保畅,尽最大努力减少大规模市政建设给市民出行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倡导绿色出行,建成免费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143个,投放车辆3500辆。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抓好城市绿化工作,完成紫阳湖公园、内沙湖公园纪念林基地及10处小游园、园林小景和街区绿地建设,对11条道路实施绿化配套和档次提升,广泛开展义务植树和城市绿地认养活动,创建绿化养护示范社区54个,社会单位及居民认养绿地150余处。加强湖泊治理,巡司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启动,和平港、夹套河明渠改造完工,四美塘、紫阳湖水质由劣Ⅴ类提升至Ⅳ类,内沙湖、水果湖水质由劣Ⅴ类提升至Ⅴ类。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完成锅炉“煤改燃” 94台,整治油烟扰民点源202个,规模餐馆推行废水、废油回收处理,主要环境指标优于全市平均水平。

  四、大力发展社会公共事业

  加快基础教育建设与发展。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0余所中小学校组成的“北片学区”建设工作全面启动,中山路小学、付家坡小学等五所学校被评为首批市级“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杨园学校、四美塘中学等6所第三批初中学校标准化建设高质量通过检查验收,历时三年的全区初中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基本结束。高中新课程改革平稳实施,实验中学新教学楼建设基本完工。弱势群体子女入学资助工作深入开展,贫困生全部免费入学,农民工子女到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到95%。积极开展教育管理年活动,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加强经费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全面落实。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完成中华路街、积玉桥街等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区公共卫生大楼改造。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10家地区大中型医院建立双向转诊机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同比增长30%。完善惠民医疗服务,开展社区巡回义诊,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优诊患者6.53万人次,减免费用369万元。科学、有效应对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口蹄疫等公共卫生事件,救治甲型H1N1流感患者53人,疫苗接种10万人。省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省、市验收。

  积极发展文体及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5条街道文化活动中心面积达到500平方米以上。以纪念建国六十周年为主线,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200场次、全区性大型文体活动17场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组团参加武汉市第八届运动会暨第二届残疾人运动会并取得优异成绩。传承首义文化,弘扬首义精神,组织举办全国四城市大学生辛亥革命历史文化专题辩论赛。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正常值范围内。创新妇女儿童工作,荣获“全国家庭教育工作示范区”称号。第二次经济普查圆满完成。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国防动员、人防、普法、科普、对台、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双拥、史志、广电等工作均取得新的成绩。

  五、切实改善民生促进和谐

  着力解决民生实际问题。推进全民创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955笔、7074万元,建立创业示范基地14个,扶持创业1966人。加大困难群众就业援助力度,新增就业岗位17075个,帮助困难群体就业3898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重视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建立大学毕业生实训基地2个,设立大学毕业生见习岗位200个。加强社会保障,社保扩面新增13.15万人次,居民医保完成参保登记20.14万人次。加大社会救助力度,深入实施“贫困代际转移阻断计划”,累计发放低保金5106万元,提供各类专项救助2500余万元,武昌慈善总会“天祥紧急救助专项资金”被评为全省“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慈善公益项目”。推进多样化养老服务,新建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5个,新增社会养老机构3家,为600名困难家庭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加强困难群众住房保障,筹集廉租住房指标1070套,建设经济适用房2.57万平方米,办理租金补贴3337户、500万元。投入973万元,完成四川省汉源县武昌爱心福利院援助项目并交付使用,成为全市援建项目中最快完工、最早投入使用的样板工程。投入1.8亿元,全面完成10件实事和惠民行动“八项承诺”。

  加大社区建设力度。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新建社区工作站、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和健身室等“一站三室” 65个,修建综合健身小广场30个,90%社区的办公、活动用房面积达到200平方米以上。加强社区环境整治,创建绿色社区33个,维修改造社区道路55条、下水管网7.5公里,积玉桥街、白沙洲街的26个社区实现连片提档升级。加强社区居委会建设,183个社区完成换届选举,社区工作者结构优化,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积极开展社区志愿互助服务,全区社区志愿者注册人数达3.3万人。和谐社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水果湖街、中央花园社区分别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和“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推进“平安武昌”建设。进一步完善街道综治维稳体制机制,加强以社区警务室为龙头、社区民警为核心的社区综治平台建设,促进综治维稳工作落实在基层。完善社区治安防控举措,实现全区所有社会型社区电子监控设施全覆盖,在全市率先对5.5万辆电动自行车实行登记备案管理。严厉打击“涉黑涉恶”、“毒赌黄”等违法犯罪行为,刑事、治安警情稳中有降。进一步健全人民、行政、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格局,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一批信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加强公共管理与服务监督指挥中心和应急网络建设,解决居民群众各类诉求6336件,快速处置突发事件84起。加强食品药品和安全生产监管,全区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和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六、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完善行政管理体制。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武昌青山洪山区插花地调整工作的实施意见》,理清了与洪山区、青山区的区域界限,完成186块插花地的调整交接工作,调入5个完整村、6个部分村,增加区域面积约6.2平方公里;及时理顺划转村(社区)管理体制,承接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加强涉农事务管理和城中村改造。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对区发改委、区建设局、区城管局等部门的直属和二级单位设置、归口管理进行调整,完成20家参公单位的“三定”工作。

  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按照区委统一部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解放思想具体化,积极破解产业调整、土地储备、旧城改造等8个方面的发展难题,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建设、发展产业园区、投资融资等9个方面的工作体制机制,努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和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与水平。大力实施“基层建设行动计划”,全面加强116个基层站、队、所、庭的综合建设,基层工作作风、服务效能得到较大改进和提升。推进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完善“代办服务机制”,促进入驻部门对窗口授权,实行周末延时办证服务,电子监察绩效排名位于全市前列。

  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坚决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办理区人大代表议案、意见250件,区政协委员建议案、提案309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8%。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界定39个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职责和权限,加大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力度,增强法制工作的刚性约束力。加强行政问责和责任追究,行政投诉减少33%,查办各类违纪案件14起,行政过错责任追究4起、5人次。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强化建设项目投资和经济责任审计。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挑战非同寻常,成绩来之不易。我区取得的每一项进步,每一个变化,都凝聚着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以及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巨大支持,都是全区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以及驻区部队、单位,向所有支持武昌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敬意和诚挚感谢!

  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各项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现代服务业层次和水平不够高,主导产业竞争力不够强,经济结构还需进一步调整;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城市拆迁等重点工作推进速度不快,务实创新、克难攻坚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艰巨,工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执行不力、作风不实、服务不优等现象仍在少数单位和干部中不同程度存在,政府自身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创新思路和办法,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解决。

  2010年工作安排

  2010年,是我区迎接辛亥革命100周年、加快城市建设,有效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的最后一年。当前,武昌正处于一个大建设、大发展时期,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十分明显,但各项工作依然面临不小的压力和挑战,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难度更大,加快城市建设的时间要求更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责任更重。我们必须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把握机遇,正视挑战,克难奋进,促进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努力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2010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两型社会”建设和辛亥革命100周年的重大机遇,解放思想,乘势而为,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推进城市功能区建设,着力改善社会民生,着力提高政府执行力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进武汉江南金融商务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 %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万元GDP能耗下降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2%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坚持以总部经济为龙头,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加大总部经济推进力度。加强重点地区的规划控制与土地储备,用最优空间资源吸引总部企业,在临江地区、东湖CBD等区域规划打造新的总部企业聚集区。策划实施一批高档楼宇和商务楼宇群项目,完成金宁国际商厦、春树里二期等6个项目建设,推进中南国际商务城二期、普提金国际金融中心、海山金谷等8个续建项目建设,实现兴业银行、武重数控研发中心、东湖新天第等9个项目开工,全年新增商务楼宇面积40万平方米以上,新开工商务楼宇面积60万平方米以上。加强政策引导和环境营造,支持本土总部企业、上市公司发展,加大国内外企业总部、大企业区域性总部引进力度,提升总部经济的规模和层次。

  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产业,加强银行、保险、证券机构和上市公司引进工作,完善金融产业配套服务体系,推进中南路—中北路“金融街”建设。大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建立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完善科技信息、技术服务、成果推广、融资服务平台,推动白沙洲都市工业园及湖北机电科技园、光通科技园等科技产业园区提档升级。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升昙华林艺术村集聚文化、艺术企业的能力,完成楚天181文化传媒产业园建设,加快东湖西岸文化产业带发展。大力发展商贸旅游产业,完善商业布局,加大高档商场、高档酒店及中心商业区规划建设力度;结合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积极策划打造旅游核心区和商贸娱乐特色街区,促进旅游、商贸、餐饮、文化休闲等产业互动发展。

  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坚持项目推进领导负责、部门服务责任制,加强项目策划引进、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全年推进实施重大项目105项,完成投资115亿元。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引进国内外资金100亿元、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企业80家。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认真落实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等政策,拓展创业空间,鼓励和扶持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继续推进企业改革改制,完成武汉第二针织厂、武汉运动皮鞋厂等5家企业改制。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壮大。

  二、全面推进城市建设,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抢抓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契机,大力加强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建设和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功能布局,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三大重点功能区建设。全面推进武昌古城建设,基本完成首义文化区辛亥革命博物馆新馆建设和地下空间开发,推进纪念碑、首义南轴线、楚望台公园等项目建设,启动首义文化区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加强滨江商务区建设,完成积玉桥D—H片、华兴里片、临江大道四期、三角路村临江片拆迁和裕大华厂、武车厂搬迁腾退,服务好大连万达滨江商业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公司总部区建设,重点加强东湖CBD建设,全面完成武重片区、中北路以西片区拆迁及余家湖村整体搬迁改造,确保东湖沙湖连通工程顺利实施。

  加强城市道路建设。把缓解交通压力、排堵保畅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首要工作来抓,大力推进道路建设。策划实施昙华林路、丁字桥北路、沙湖大道北段、武锅二路等4条道路建设,积极推进武锅中路、复兴路、武车厂路、中新路等4条道路建设,努力完成江民路、乐业路、天源路、武珞五路、武珞六巷、富安街、临江大道四期、福星路等8条续建道路以及湖大侧路、新生里路、马家巷、花堤东路、建机路等5条新建道路建设。全力服务地铁二号线和四号线、武汉大道、二七长江大桥、鹦鹉洲长江大桥、白沙洲大道高架桥、东湖隧道、八一路延长线等重点工程,加快拆迁进度,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新建汪家墩地下通道、中山路昙华林人行天桥等9处过街交通设施,改善交通条件。

  加强土地资源综合利用。加强拆迁组织调度和科学管理,依法拆迁、和谐拆迁,全年力争完成拆迁1.5万户、300万平方米。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完成胭脂路、幸福里、保安街一期等3个项目建设,启动文明路B片、红岭一期、6803厂等4个项目建设。推进城中村综合改造,加强规划引导,提高商业地产及经济发展项目建设比重,编制柴林头村、向阳村改造规划,完成三角路村B包、姚家岭村土地挂牌出让。加大土地整理与开发力度,推进倒口湖三期、螃蟹岬市政基地等13幅地块整理出让。加强拆迁安置房建设,跟踪协调省物资储备局337处、省建机厂、中北路延长线四号地等还建房项目,解决好拆迁居民的安置问题。加强区级投融资平台建设,提高投融资效益。

  三、大力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宜居城区

  提高城市精细、长效管理水平,加强山体、湖泊保护和绿化工作,塑造干净、整洁、生态的城市形象,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强化市容环境综合管理。探索建立“大城管”工作格局,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抓好“双创”工作,确保创“市民满意路”、“市容环境达标街道”、“市容环境长效管理优胜社区”优良率分别达到70%、60%和55%以上。继续实施“街巷整洁工程”,推动城市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加大背街小巷和社区的清扫保洁力度,全区所有街道和社区达到干净、整洁目标。加大城中村管理力度,提高环境保障水平。加强长江武昌岸线及内环线楼宇景观灯光建设,推动市容市貌提档升级。加强查违控违工作,实行全天候、无缝隙巡查控管,确保违法建设零增长。加强建筑工地监管和渣土清运管理,降低施工对环境卫生和空气质量造成的影响。加强武昌火车站地区综合管理,努力缓解“打的”难,严厉打击“黑车”营运。加强道路交通的科学规划和管理,挖掘现有道路通行潜力,最大限度地改善交通状况。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青山、碧水、蓝天”工程,加强生态建设,推进节能减排。提升道路绿化层次和四美塘公园、内沙湖公园绿化水平,新建7处小游园和园林小景,完成48处交通渠化岛绿化改造,推进蛇山、小洪山“显山透绿”;加大社区绿化力度,创建50个园林式社区。加强湖泊治理,实施外沙湖和晒湖清淤、补水工程,完成临江四期防水墙改造,加快沙湖公园建设。加强空气扬尘污染和汽车尾气综合治理,全面完成“煤改燃”任务。加强企业排污监管,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深入开展“两型”示范创建。加强“两型”知识普及和行为实践,倡导低碳和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推进“两型”社区、“两型”家庭建设,增强居民群众的节约、环保意识。做好前置介入工作,促进新建小区的水、电设施及墙体、装饰材料符合“两型”标准。扩大“两型”示范学校试点面,实施校园节电、节水设施改造。加强政府机关节能环保工作,建立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区属机关全部达到“两型”机关要求。引导有条件的社区、大型宾馆、酒店、集贸市场实行垃圾分类收集,促进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利用。在部分社区试点设立电子废弃物回收超市。进一步完善免费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新增站点60个。

  四、高度重视社会民生,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立足群众生活和发展的基本需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强化公共服务,努力实现发展成果的普惠共享。

  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实施《武昌区基础教育发展规划》,整体提升内涵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认真抓好小学素质教育评估工作,深化“北片学区”建设,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均衡发展。积极实施高中课程改革,推进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加强特殊教育,促进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开放、多元发展。进一步改善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以实施绩效工资为契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人事制度改革,加大教师交流力度,提高教师研训实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坚持依法治教,健全教育规范管理长效机制,推动全区教育健康发展。

  增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优化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规范服务站和服务中心设置,完善“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开展“一中心、一品牌、一特色”创建活动,改善就医环境和医疗装备条件,提升诊疗水平。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辖区大医院双向转诊,吸引更多的康复病人回社区。全面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价销售试点改革,在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相关药品实行平进平出,降低居民医疗费用。延伸惠民医院服务网络,在全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遍推行惠民服务,方便持《惠民医疗卡》的困难群众就近看病。做好重大疾病、流行病防控工作。

  加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加强公共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建设,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平台,加大岗位收集与推介力度,做好就业帮扶工作,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实行政府公益性岗位集中管理,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重视和加强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继续提供200个见习岗位,新建一批实习基地。建立劳动监察网格化管理机制,依法规范企业用工行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积极推进社保扩面,加强大学生参加居民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缴费工作,继续做好区属困难国有、集体企业退休职工当年医保援助工作。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动态管理,继续实施“贫困代际转移阻断计划”,加大低保边缘户临时救助力度,加快社会慈善事业发展,着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强养老服务,完善居家养老、社区托老、机构养老等养老模式。加强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供应,改善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

  推进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加强文明创建工作,以文明诚信建设为核心,抓好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和文明窗口行业创建,强化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和区情教育,深化“文明排队礼让”、“共建文明站台”等特色示范活动,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推进街道文化中心建设,打造一批群众性文体活动团队。加强武昌古城历史风貌街区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完成第三次文物普查。以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及社会抚养费征收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开展第六次人口普查。完成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以迎接辛亥革命100周年为契机,积极开展对台经贸文化交流。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深入开展军民共建和双拥活动。积极做好人防、科普、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档案、史志、广电等各项工作。

  五、不断改进社会管理,构建平安和谐武昌

  坚持把服务居民群众、维护社会稳定放在重要位置,加强社区管理与服务,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努力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坚持把服务居民作为社区建设的出发点,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健全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机制,提高社区为居民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加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一批社区道路和下水管网维修改造等惠民项目,完成社区“一站三室”标准化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社区公共环境保护,抵制不文明行为,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噪声、油烟、宠物等扰民问题。健全和完善居民公约、民主自治等规章制度,促进城中村社区规范管理。加强社区物业服务,推动老旧社区物业服务提档升级,确保长效运转。增加社区工作经费,改善社区工作条件,减少对社区工作的检查评比。关心社区工作者,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素质。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开展好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进一步完善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社区议事协商制度,促进社区居民自治。

  全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继续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街道、社区综治基础工作,实施公共场所电子监控系统建设工程,提高基层治安防范能力。保持对违法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两抢一盗”、“涉黑涉恶”、“五霸”、“毒赌黄”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外来人口管理与服务,及时整治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维护良好的治安秩序。重视对吸毒、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水平,注重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推进“五五”普法,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加强信访工作,完善领导接访长效机制,着力抓好初信初访和疑难信访案件处理,减少越级上访和疑难积案,推进“事要解决”。促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有机衔接,依法、及时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加强应急维稳工作,积极稳妥、快速有效处置各类突发性事件。

  加强市场监管和安全生产。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业欺诈、虚假宣传及无证经营行为。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坚持开展“扫黄打非”斗争,积极封堵、查缴各类非法出版物和侵权盗版制品。深入推进食品药品放心工程,认真开展食品安全示范点创建活动,坚决打击无证行医、制售假劣药品等违法行为,不断改善辖区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理顺和完善涉农事务管理职能,提高监管水平。坚持安全发展,加大安全生产检查、执法力度,加强重点设备、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做到安全生产监管全覆盖,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抓好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加强公共安全知识教育与培训,提高居民群众的公共安全意识。

  六、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认真履行政府职能,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以“管理创新年”活动为抓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政府管理创新的新思路、新办法,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和执行力。

  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实施区政府机构改革,推行大部门制,理顺职责关系,规范内部机构设置,从严核定人员编制。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改革,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做好相关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实施工作。开展“管理创新年”活动,按照“优化后台,简化前台”的思路,推进运行机制、工作体制、管理方式创新,构建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提高政府执行力。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促进职能部门向窗口充分授权,提高现场办结率。落实政府联系、服务企业的工作机制,积极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和现实困难,坚决打击破坏企业生产经营秩序和干扰工程项目建设的各类行为,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政府法制建设,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的全过程。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意见和政协建议案、提案。广泛征集群众建议,积极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健全政府重大决策专家咨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听证等制度,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完善政务信息公开体系,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工作。

  加强勤政廉政建设。积极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以践行科学发展观为核心,以编制全区“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契机,加强区情基础研究、发展趋势分析和重大项目论证工作,不断增强统筹研究、把握形势、超前谋划的能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倡导和培育“马上就办、追求一流”的执行文化,提高整体素质和履职能力。继续实施“基层建设行动计划”,进一步强化基层服务意识,改进基层工作作风。严格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厉行节约、勤俭办事,严格执行财政预算,强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2010年,区政府将投入1.26亿元资金,为群众办好以下10件实事:

  1、投入3500万元,改善社区环境和居民基本生活条件。实施第二批“街巷整洁工程”,落实社区清扫保洁长效管理;维修社区破损道路,改造社区排水管网;实施居民水电“一户一表”改造,为社会型小区安装楼间(道)灯、清洗居民楼水箱、维修便民设施。

  2、投入2000万元,筹措廉租住房,维修改造破旧公房,更换老居民区的老化电线。

  3、投入500万元,实施社区绿化环保工程。

  4、投入550万元,加强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增加养老床位,实施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

  5、投入1000万元,继续帮助困难国有、集体企业解决退休职工当年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

  6、投入750万元,加强创业就业工作。扩大区级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规模,建立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

  7、投入700万元,新建环卫、园林工作站,提高一线环卫工人福利待遇。

  8、投入1600万元,提升社区服务功能。新建街道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购置、新建社区用房,实现全区所有社区用房面积达到200平方米以上。

  9、投入500万元,推进医疗惠民工程。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部,增加病床;在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价销售。

  10、投入1500万元,实施公共场所电子监控系统建设工程,保障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各位代表,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新的一年,充满着新的希望,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不能有半点懈怠,唯有积极进取和不懈奋斗。我们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聚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大力推进江南金融商务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为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而努力奋斗!

  【注】2009年主要经济指标实际完成情况:地区生产总值421.72亿元,增长13.78%;全口径财政收入57.11亿元,增长15.21%;区级财政收入18.5亿元,增长23.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4.62亿元,增长41.7%。

?打印本页??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