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称: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 系统管理员
文  号: 索 引 号: commIndexPluginImpl
公开日期: 2010年10月22日 公开方式: zhudong
内容概述: 主 题 词: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7年12月25日在武汉市武昌区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长  吴志振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7年工作回顾

  2007年是本届政府工作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围绕“建设武汉江南金融商务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奋斗目标,大力实施“项目行动计划”、“和谐社会建设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三区”建设,积极关注和改善民生,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全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

  一、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3.4亿元,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62.83亿元,增长%。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39.56亿元,增长27.69%;区级财政收入12.02亿元,增长26.75%,区级财政收入规模继续位居全市中心城区第一。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亿元,增长1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万元,增长15%。2007年再次被评为“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100强”。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全区二产业完成增加值92亿元,增长10.9%;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71.97亿元,增长17.3%,二、三产业结构比由2006年的35.81:64.19发展为2007年的34.73:65.27。坚持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总部经济、都市工业、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区域功能特色逐步鲜明。总部经济围绕江南金融商务中心的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新引进中建三局、中国人民人寿保险湖北分公司、恒生电子有限公司等15家大企业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入驻,区域内企业税收突破20亿元,增长29.2%。都市工业围绕白沙洲都市工业园区品牌的打造,完成扩规修编、规划环评、环境整治工作,成功引进中铁重工(武汉)有限公司、武汉纽威制药机械有限公司等15个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或项目入驻,工业园区企业实现总产值50.19亿元,增长30.3%;实现税收2.16亿元,增长61.5%。文化产业围绕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目标,完成《武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建设概念性规划》修编,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产业项目的引进,楚天传媒大厦、省艺术馆、省博物馆等一批重大文化项目完工并投入使用。

  发展势头保持强劲。新增注册登记企业2445户,其中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有96户。全区95项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6.5亿元,增长28%,武昌热电厂“煤改气”、宏城金都等21个项目投资均过亿元。城区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项目拆迁4800余户、35.5万平方米,实现土地交易12宗,供地面积1360.42亩,成交金额64.66亿元。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开发在建项目53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1个,完成投资61亿元。商务楼宇建设步伐加快,新时代商务中心、中建工行广场、洪广宝座等8栋新建商务楼宇投入使用,新增商务办公建筑面积44.5万平方米。打造“武昌·中部设计之都”,品牌初步显现。精心组织和参加各类重大招商活动,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武昌)辛亥首义文化经贸旅游节,全年共引进国内外投资项目121项,实际引进资金91亿元,增长31%。企业改制工作稳步推进,武昌商场、气体压缩机厂等7家企业改制工作完成,武汉特种水泥厂、武汉电缆附件厂等3家企业改制工作启动。

  二、城区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2007年续建、新增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37个,年度投资22.4亿元,项目投资规模居中心城区首位。加速推进道路、立交桥、人行通道的建设,阅马场交通综合整治工程(五路一隧二通道)竣工通车,体育馆路、津水路、中山北路、一纱侧路等道路改造相继完成并投入使用,沙湖中路、紫阳东路、珞梁路延长线等工程主体完工,沙湖路、杨园南路部分开通,岳家嘴、栅栏口立交工程进展顺利,长江隧道已穿越长江。堤后街、学院路、万福林等地区渍水问题基本解决。集绿化景观、人防配建、公共停车场功能于一体的武昌公园综合改造工程加速推进,地下人防工程实现结构封顶。加强堤防养护,保证了安全度汛。

  重大工程建设保障有力。武昌火车站综合改造工程,完成拆迁2126户,确保了主站房、车站广场、周边道路等工程建设的有序推进,主体设施已投入使用。蛇山南坡“显山透绿”工程,完成895户居民和33户企业的拆迁任务,实现当年拆迁当年建绿,累计恢复山体绿化面积5.2万平方米,占地8.4万平方米的首义文化公园建成开园。中共“五大”会址及都府堤革命历史风貌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拆迁174户,“五大”会址场馆修缮一新,都府堤、红巷完成景观改造,37栋街巷建筑立面得到整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旧址修缮工程竣工。

  城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大力实施“绿满滨江”、“显山透绿”、“景观道路”、“亲民绿化”四大绿化工程,植大树5.1万株,新建绿地36万平方米。内沙湖公园完成污水截污和绿化改造,形成占地10.2万平方米的湖泊公园;洪山公园、紫阳湖公园完成景观改造;九通、九龙井等6个街头游园和5处园林小景建成。完成江盛路、紫阳路、中山北路等8条新建道路绿化配套,八一路、解放路、东湖西路等6条建成道路绿化功能得到提升,东湖路和友谊大道入选全市10条市民满意绿化道路。环境创新效果明显,解放路(中华路—中山路)、和平大道(长江二桥—罗家港)、中山路(螃蟹岬段)环境综合整治顺利完成,民主路、临江四期综合整治工程有序推进。整治油烟噪声扰民力度加大,完成205个油烟噪声扰民点的整治。大力推进“煤改燃”工作,完成111台锅炉“煤改燃”任务,全市“煤改燃”现场会在我区召开。

  城市管理水平保持全市领先。立足区位实际,认真落实城市管理、园林绿化、环境保护、市民教育等6大类26个项目创建目标,广泛开展“文明过马路”等专项行动,“四城同创”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全市“四城同创”工作现场会在我区召开。出台《“双创”工作奖惩办法》,完善考评和奖惩机制,“创市民满意路”和“创市容环境达标街”工作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加强社区市容环境长效管理,126个社区实现管理达标,胜新路、安居苑小区等10个重点地区整治全面完成。进一步深化示范路创建活动,洪山侧路、和平大道(杨园段)等8条主干示范路和科技小路、千家街北路等13条街巷示范路创建成效明显。按照“设计艺术化、投资社会化、管理专业化”要求,完成临江大道、徐东大街、武珞路、中南路等道路沿线113栋高层楼宇亮化建设,提升了公司总部区及临江地区的城市综合景观。违法建设、渣土污染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加大。水果湖和南湖两个文明示范区创建水平进一步提升。强力推进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有效保障了铁路第六次大提速。道路交通组织和火车站地区综合整治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事故指数和各类投诉稳步下降。

  三、改善民生工作富有成效

  解决“三最”问题取得实效。坚持以人为本,竭力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全年创建比较充分就业达标社区60个,新增就业岗位1.14万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7374人次,402户“零就业”家庭实现至少一人就业。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分别新增2.13万、4.02万、1.82万、1.73万和2.96万人。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区1.4万户共3.4万人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同时,加大了对不够低保标准边缘困难户的救助力度。创新实施“贫困代际转移阻断计划”,逐步解决部分困难户“代代穷”的问题,对1300余户特困家庭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救助工作。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进一步深化,为 1.1万人次“三无”及高龄困难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对27家民办福利机构进行资助。困难群众上学难、看病贵、住房难等问题进一步缓解。建立1180万元专项资金,在全市率先对贫困生实行全免费入学,全额减免农民工子女杂费。落实“五免六减”政策,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180万人次提供了医疗优惠服务;扩大惠民医疗服务对象,4500多名下岗人员及环卫工人纳入服务范围,惠民医院门诊量达到8万人次。组织落实经济适用房1207套,筹集分配廉租房100套,办理租金核减、补贴2601户。

  和谐社区建设扎实开展。深入开展“和谐院落”、“和谐门栋”、“和谐家庭”等创建活动,全年创建和谐示范社区52个。巩固“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成果,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完成杨园、徐家棚、黄鹤楼、珞珈山四条街道社区的连片提档升级,完成其他街道36个良好等次社区的提档升级,并通过市级检查获得优秀等次。社区服务工作不断创新,投入资金600多万元,建成19个社区邻里中心,拓展服务内容,解决居民实际需求。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政府公共服务“四进社区”职能进一步强化,全市社区网络化管理系统应用工作现场会在我区召开。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圆满完成国家“普九”复查各项工作,基础教育质量保持全市领先水平。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教育全面启动积玉桥学校小学部、杨园学校等建设工程,6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建了积玉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惠民医院、区妇幼保健所和市七医院感染性疾病新大楼建成完工。投入3371万元,完成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达标创建任务。实施“医药分家”试点改革,降低药价,减轻居民医疗负担。引进全科医生,招聘卫生技术人员,充实卫生服务中心(站)医疗技术力量,提高医疗水平和质量。重大传染病防控和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加强。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举办群众文化活动200场次、大型体育活动16场次。圆满完成“六城会”、“八艺节”武昌赛区场馆建设、环境整治及接待、协调、服务、保障各项工作。以“游人文武昌、品汉味时尚”为主题,组织开展春节、“五一”、“十一”黄金周旅游活动,游客人数和旅游综合收益大幅提升。科技资源整合取得新进展,技术合同交易270项,技术交易金额48亿元,专利申请量突破1500件。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水平有了新提高,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成为全省首个“中国人口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区”。建成100个社区残疾人康复站,被评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民兵、预备役建设和国防动员工作深入开展,优抚双拥、法制、审计、统计、人事、编制、老龄、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档案、史志、保密、广电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四、公共管理服务能力稳步提高

  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坚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在事关全局的重大事项决策前,召开专家座谈会、群众听证会,广泛听取并吸收各方面意见。定期向人大、政协报告和通报工作,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主动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相关工作进展和议提案办理落实情况。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人民群众的监督,高质量完成3件区人大议案和3件区政协建议案的办理工作,全年共办理区人大代表意见245件,人大代表满意率70%,基本满意率30%;办理区政协委员提案 239件,政协委员满意率81%,基本满意率19%。坚持政务公开,通过政府网站、政府通告和新闻发言人等渠道把区政府的有关决策事项和工作情况及时向市民公开。认真执行《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广泛开展“五五”普法教育,积极推进法律服务“五进”社区,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和仲裁等工作深入开展,法制环境不断改善。

  行政服务效能明显提升。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流程,推动审批提速,规范57项行政许可事项。启动企业注册并联审批和无偿代办机制,实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统一勘察、限时办结、统一收费、全程代办”工作模式,承诺7个工作日内办结的事项达到92%,相关经验在全市推广。加强政府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制定并落实了区政府工作规则及会议、公务活动、公文处理工作规范。积极推进电子政务,不断改进政府门户网站,全面启动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突出为企业、为居民服务功能。以公共管理与服务监督指挥中心为平台,加强政府与群众的沟通交流,全年共受理各类诉求20701件,办结20378件,结案率98.44%;开辟“领导在线访谈”互动栏目,定期由区领导与市民直接对话,了解群众诉求,自今年6月份以来已成功举办8期。政府采购工作进一步规范,采购金额达1.6亿元,节约率10%。

  行政监督力度不断强化。深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执法综合评价考核工作,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严格落实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查处各类不作为、乱作为典型案件12起。不断完善政府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加大第三方评估力度;实施《公务员季度考核办法(试行)》,强化公务员平时考核。建立健全明察暗访制度,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业机构、新闻媒体和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深入开展社会评议,对侵害群众利益和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等问题进行严肃处理。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不断规范财经秩序和财政收支行为。健全和完善治理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重点领域的制度建设和监管工作不断加强。

  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科学制定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实施方案,及时处置了胭脂山山体滑波、紫阳东路深基坑塌陷、武金堤硫酸运输车辆侧翻泄漏等突发事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开展了以传染病疫情、群体性食物中毒等为主的应急演练,指挥调度和快速反应能力明显提高。强化安全生产属地化管理,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入开展取缔无证照经营和打击无证行医专项整治活动,收到明显成效。大力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建立流通和消费环节食品进货索证登记制度,积极创建食品经营“放心街”和“放心店”,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烟花爆竹“禁改限”工作安全顺利。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依法、及时处理信访人的合理诉求,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大对各类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和命案的侦破工作,“110”刑事警情下降6.1%,治安警情下降13.4%,增强了居民生活的安全感,有效维护了社会治安稳定。

  各位代表,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区经济文化社会取得了新的发展,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和帮助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一致、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做出无私奉献、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区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向驻区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我区建设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我区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支撑武汉江南金融商务中心建设的大型商务楼宇和大项目还不多,高端服务业的层次、规模、发展速度及运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土地出让、城市拆迁制约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问题还比较突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社会治安等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与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力度还不够,政府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行政执行力需要进一步加强;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更加繁重。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区政府将予以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克服和解决。

  2008年工作安排

  200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完善举措,抢抓武汉城市圈开展“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的机遇,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提升城区功能,着力促进社会发展,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加快武汉江南金融商务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推动全区经济文化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8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

  一、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开拓发展空间,提升重点区域的功能特色。着力实施 “主导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规划”,抓住长江隧道、地铁2号线、地铁4号线、二环线、武昌火车站改造等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和武锅、武车、武重等大型制造企业整体外迁的契机,结合旧城改造,切实做好相关地块的整理储备和建设规划,尽快使中南路和中北路沿线、环沙湖地区形成金融商务集中区、公司总部集聚区,徐东板块形成商贸和酒店业集聚区,临江地区(紫阳路—新生路)形成特色休闲娱乐区,火车站地区形成商务旅游业集聚区。公司总部区要注重整合核心区域和临江拓展区域的土地资源,重点促成中南路、中北路、和平大道、临江大道沿线存量地块的挂牌交易,为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拓展空间。白沙洲都市工业园要加紧编制实施园区拓展规划和科技创业园用地规划,协调做好武汉专用汽车集团公司、武汉电缆附件厂、武汉钢制家具六厂等一批企业的改制和土地储备收购工作,进一步盘活土地存量资源,增大产出规模,形成产业特色。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要在打造首义文化区、都府堤革命历史风貌区、昙华林历史街区、长春观·宝通禅寺宗教历史文化区等“四大板块”方面取得新进展。加快推进一批特色街区的建设,继续扩大“户部巷汉味小吃街”、“胭脂山衣坊”、“徐东古玩城”品牌效应,策划建设东湖路、中山北路文化产业特色带,培育发展民主路、彭刘杨路、丁字桥路、临江一线等文化休闲娱乐街区。积极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

  优化经济结构,进一步发展优势产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完善发展机制,提升创新能力,强化节能减排,打造产业品牌。坚持以总部经济为龙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保险、文化创意、高新科技、中介咨询和商贸旅游等五大产业。积极争取和鼓励中外银行、证券、保险机构、投资公司等来我区设立营销总部、地区总部、票据中心、研发中心和人才培训基地。支持湖北报业集团、知音传媒集团、省广电总台等省级文化传媒龙头企业的发展,增强武昌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形成竞争能力较强的图书报刊、影视、娱乐、设计、培训等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引导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等中介行业或功能相近的企业在专业、特色楼宇内聚集,形成中介产业集聚放大效应。修定和实施区域商贸娱乐业提档升级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大型商场、高档商务酒店和配套休闲娱乐项目的引进和建设;发挥黄鹤楼、东湖、省博物馆、首义文化区、都府堤革命历史风貌区的带动作用,推进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创新旅游产品,拓展旅游市场,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研究电信营运、网络工程、软件开发、电子产品销售等企业的内在联系,促进合作,拉长信息产业链,发展产业群;进一步打造校企联手的科技研发、地区技术服务、企业融资服务等平台,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引导都市工业向白沙洲工业园区集中,按照建设百亿园区的目标,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提升经济效益,做优做强都市工业。重点围绕武船、南华高速等龙头企业,打造船舶产业品牌;围绕龙净环保、中铁重工等龙头企业,打造机电设备制造业品牌;集聚汽车电子生产企业,形成为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光电产业和武汉经济开发区汽车产业配套的产业链。

  加大引资力度,支持企业快速发展。按照“规划引导、功能分区、产业集聚、引大引强”的原则,进一步创新思路、拓展渠道,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力争全年引进资金100亿元,引进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企业100家。加快推进楼宇项目建设,力争建成或开工建设商务楼宇80万平方米。积极支持保利文化广场、椿树里综合体、万豪联邦中心等一批在建商务楼宇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引导和协助业主做好招商工作;建立并完善重大项目“绿色通道”服务机制,协调推进省科技创业中心、知音工行大厦、国电大厦等一批拟建公建项目开工建设;支持瑞达信息安全产业有限公司、武汉电力设备厂等企业加快科技孵化楼宇建设。发挥武昌设计企业资源优势,支持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中南电力设计院、中南建筑设计院等重点龙头创意设计企业的发展,促进设计企业合作,做强“武昌·中部设计之都”。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引导和支持区内优质企业在境内外上市。

  二、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提升城区功能和品位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力配合长江隧道、轨道交通、岳家嘴和栅栏口立交、东湖下穿隧道等重大项目的实施,依法依规做好拆迁工作和施工保障服务。按照畅通城区交通和服务重点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完善路网体系,完成体育馆南路、和平大道杨园段、沙湖中路、沙湖路的续建任务,争取启动天源路、复兴路、沙湖路延长线、江民路、徐东侧路等道路建设。加大环境创新力度,继续推进临江四期综合改造工程,实施民主路(临江大道—小东门)、紫阳路、丁字桥路(武珞路—楚雄大道)环境综合整治。完成中新路道排工程及77个社区排水改造。有序推进旧城改造,启动胭脂路、保安街一期危房改造开发建设工程,实施文明路、中北路、歌笛湖危改项目。

  改善城区生态环境。继续实施五个一工程(一路一景、一桥一景、一湖一景、一园一景、一山一景),打造高品位、高水准绿色城区。抓好武昌公园绿化建设,新建中华路等3处小游园和1处小森林,打造友谊大道、中山北路市树市花一条街,配套绿化体育馆路、沙湖中路等8条新建道路,提升平安路延长线、紫阳路、恒安路等8条道路的绿化档次。继续推进绿化、环保进社区,新建东湖新村、张家湾、武锅等一批社区绿地,创建10个园林式社区和20个绿色社区。加强城市污水排放监管,加大内沙湖、紫阳湖、水果湖、四美塘等湖泊的管理力度,启动四美塘水生态修复工作。完成160台锅炉“煤改燃”任务。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重点,深入推进“四城同创”工作。坚持“双创”工作保持全市领先标准,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双创”工作均衡、稳定发展。遵循“环保、节能”的原则,加大武珞路、中南路、临江大道、徐东大街等道路和武昌火车站周边高层楼宇的灯光环境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加大投入,完成水果湖、杨园、紫阳东路3座垃圾转运台建设;新增机扫车辆,扩大机扫道路面积,提高环卫机械化作业水平;探索街道环卫清扫保洁机制改革,试行收费、监管与清扫清运分离,引入市场机制,提高街道环卫清扫保洁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健全、完善部门联动机制,严控违建和渣土污染。继续开展房屋立面、油烟噪声扰民、铁路沿线环境等专项整治。加大停车泊位、停车场建设力度,加强城区交通秩序管理,增强市民交通安全意识,全力预防和压降交通事故。积极治理社区无证犬、流浪犬,加强有证犬管理。

  三、推进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深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教师福利待遇,从校舍建设、教师配备、教学设备等方面,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加大南北两片学校建设力度,完成杨园学校改造和积玉桥学校小学部新建工程。继续推进初中学校标准化建设,重点建设好市九中等7所初中学校。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全面实施“教职工岗位聘用制”改革,积极推进教师校际岗位交流,促进师资力量均衡配置。规范办学行为,严禁乱收费。进一步完善教育资助体系,保障贫困生和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确保“学有所教”。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提高居民受教育年限,积极构建学习型城区,逐步建设人力资源强区。

  扎实做好劳动就业工作。加大政府引导力度,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大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积极落实就业扶助政策,鼓励各类经济组织和用人单位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建立创业基金,推进小额贷款担保,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认真做好就业援助工作,以“4050”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为重点,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困难群众实现就业再就业。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和人力资源网建设,规范职业中介行为,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健全职业教育培训制度,着力提升劳动者专业技能。认真实施《劳动合同法》,加大劳动监察力度,规范用工行为,落实最低工资标准,畅通劳动争议案件的诉求渠道,积极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劳有所得”。

  着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投入,强化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做到“病有所医”。优化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引导民办医疗机构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构建“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着力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得好病”的问题,加大全科医生培训力度,聘请一批高级技术职务医师、优秀医生和老医生到中心从事卫生服务工作,形成“中心就诊、专家看病”的服务模式;加强与地区大医院的对口联系与协作,探索建立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的有效运行机制。全面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各项减免政策,扩大惠民医院服务范围,在徐家棚街、白沙洲街两地建立惠民医疗门诊,推进“医药分开”试点改革,进一步降低社区医疗费用,让困难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医疗救治、卫生监督执法、妇幼保健和爱国卫生工作,保障群众健康权益。

  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覆盖面,抓好非公有经济组织的企业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推动农民工单险种参加工伤保险,做好居民医保工作。认真落实社会保险各项政策,做好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调整工作。大力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探索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福利机构养老等多种养老方式,积极促进“老有所养”。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救助标准,扩大救助范围。加大投入,进一步扩大“贫困代际转移阻断计划”的帮扶面。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开展经常性社会捐赠活动。以“住有所居”为目标,扩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筹集规模,逐步妥善处理和解决私房历史遗留问题。

  大力加强和谐社区建设。以创建和谐示范社区为主线,以拓展社区功能、提升服务水平为重点,推进社区各项工作提档升级,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居民生活共同体。健全社区长效管理机制,推进社区民主自治进程,引导居民广泛参与社区事务决策、管理与监督,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采取多种方式解决好社区用房问题,逐步使社区居民活动用房和公共服务用房达到150平方米以上。继续加强邻里中心建设,打造邻里文化品牌,丰富居民文化娱乐生活。探索社区服务社会化、市场化、集约化运作模式。运用好社区网格化管理系统,提升社区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培育发展社区民间公益性组织,发挥社区志愿者协会作用,广泛开展社区义工活动。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积极关心。

  协调发展其他社会事业。全面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要求,深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市民素质教育,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吴天祥小组”活动,培育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体育场所、阵地和设施建设,以迎奥运为契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群众性文化活动。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严格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积极开展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建设,落实优抚政策,推进双拥工作再上台阶。进一步做好法制、审计、统计、人事、编制、老龄、科普、妇女儿童、残疾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档案、史志、保密、广电等各项工作。

  四、强化社会管理,保持良好的社会局面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认真贯彻《信访条例》,积极引导群众依法信访。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发挥区长热线和“110”联动网络功能,坚持领导接待日、“领导在线访谈”等制度,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进一步加大督查督办和责任追究力度,努力使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加强司法行政工作,积极构筑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有机衔接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格局,最大限度化解各类矛盾。深入推进“五五”普法,不断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机制,增加社会和谐因素。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改革治安防控工作机制,完善居民区、社会面、内部单位、公共场所防控网络,实现“110”刑事、治安警情稳中有降。深入开展治安复杂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的专项整治工作,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强化破案打击工作,加大命案侦破力度,深化“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犯罪活动。集中整治娱乐场所毒、赌、黄问题,进一步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管理,提高安置、帮教刑释解教人员的工作水平,预防和减少释解人员重新违法犯罪。改革和加强社区警务工作,加大社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力度,提高群防群治能力,创建群众满意的平安社区。

  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加强物价管理,强化价格监测,加大对价格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深入开展取缔无证照经营、打击虚假广告等专项整治活动,积极推进知名商标品牌的保护和创建工作。以预防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为重点,大力推进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加强对网吧、图书音像、歌舞娱乐等场所的管理,促进文体市场健康繁荣。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对重点领域、行业的执法监管,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区、街、社区三级预案体系,修订部门专项预案,逐步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预警、指挥、信息和救援机制,提高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科学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机制,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加大对人大代表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力度,作出重大决策前,主动征求人大、政协的意见。积极推行公示、听证等制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发挥好政府法律顾问团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中的参谋作用。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不断创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运行机制,拓展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执法责任追究,加强行政投诉中心建设,全力打造“阳光政府”,努力创造依法行政的良好环境。

  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围绕政府工作职能转变、效率提高和作风改进,不断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以制度规范行政行为,增强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增强社会管理和服务公众能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明晰区直职能部门与街道的工作职责,健全以街道、社区为主体,各种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的基层社会管理机制。不断加强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全面实施电子政务,深入推进办公自动化,完善人口、工商、房屋等基础数据库建设,提高政务信息化水平。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不断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体制,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多为群众办实事,支持全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规范政府采购秩序,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强化财政支出绩效评估和审计监督。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加强公务员队伍规范化建设,强化能力培训,提高公务员综合素质和办事能力,着力培育创新意识。大兴业务学习和工作研究之风,解放思想,提倡创新方法和思路,创造性开展工作。大力加强公务员队伍作风建设,弘扬“干事文化”,强化勤政为民服务意识。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不断激发公务员队伍活力。坚决查处行政机关及公务员不作为、乱作为和各类违纪违法案件。

  各位代表,坚持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增加人民群众幸福度,是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2007年区政府向人民群众承诺的10件实事项目已全部完成,2008年,区政府将按照“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突出重点、解决急需,普遍受益、向弱势群体倾斜”的原则,投入近1.2亿元资金,着力办好以下10件实事:

  1、投入2000万元,改善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提供经济适用房15万平方米,廉租房100套;通过租金补贴、租金核减等形式,使人均住房面积低于8平方米的低保家庭应保尽保。

  2、投入410万元,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聘请和引进30余名有高级职称的全科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房租进行补贴;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设备。

  3、投入440万元,加强社会化养老服务工作。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福利机构,对提档升级和新建福利机构给予相应资助;改善区福利院条件,建设白沙洲分院,增加养老床位80个;搬迁老年大学,改善办学条件;修建改造老年活动中心。

  4、投入300万元,加强社区文体设施建设。确定20所学校操场在双休日、节假日为辖区居民开放;为191个社区统一征订报纸、杂志,充实社区图书室,使社区阅报栏覆盖率达到100%;维修、改造武泰闸体育场,并免费向居民开放。

  5、投入600万元,改善社区工作条件。改善25个社区居民活动和便民服务用房条件;增加社区工作经费。

  6、投入2550万元,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购买公益性岗位,增强辅警力量;保障社区技防电费开支。

  7、投入2870万元,创建良好的教育条件。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完成第二批7所初中学校标准化建设;再开放8所公办学校,解决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问题。

  8、投入375万元,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完成8家农贸市场的农改超工作;加大食品抽检力度;帮助400栋社会型居民楼清洗水箱。

  9、投入260万元,加大困难弱势群体帮扶力度。培训3800名困难待业群众;筹集100个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困难群众;做好残疾人就业援助工作,帮助200名残疾人就业;加强法律援助服务,做到困难、弱势群体应援尽援。

  10、投入1320万元,改善社区生活环境。维修、改造社区道路;种树1万株,建立社区绿化养护队;维修、改造公厕10座,民厕30座;免费开放全区195座公厕。

  各位代表!武昌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武昌经济文化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奋工作,为开创武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打印本页??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