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称: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 系统管理员
文  号: 索 引 号: 2013-0000035
公开日期: 2013年02月01日 公开方式: zhudong
内容概述: 主 题 词: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2年12月25日在武汉市武昌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上

  代理区长  张幸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是本届政府工作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的起步之年。一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建设武汉江南金融商务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奋斗目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创新进取、追求卓越,着力推进繁荣武昌、文化武昌、生态武昌、幸福武昌建设,突出抓好事关武昌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保持全市中心城区前列。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一、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区域经济较快增长

  经济规模不断壮大。预计(下同)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40亿元,增长12.6%;其中,服务业完成增加值537亿元,增长13%,占GDP的84%。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百亿,达到110.6亿元,增长20%;区级财政收入规模连续第8年居全市中心城区首位,达到47.2亿元,增长2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6亿元,增长19%,规模继续居全市中心城区首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8.6亿元,增长13.5%,规模居全市中心城区第2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万元,增长14%,超过GDP增幅。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坚持高端化导向,积极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优化产业业态,提升发展层次。总部经济集聚效应不断显现,新增总部企业10家,17家企业税收过亿元,7家企业入选2012湖北企业100强。金融业发展态势良好,韩国企业银行武汉分行、中国融资租赁有限责任公司湖北分公司等8家金融机构先后落户,金融业对财政收入贡献率稳步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武昌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湖北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东湖文化产业示范区概念性规划初步完成,首义文化旅游区获评全国AAAA级旅游景区,户部巷、楚河汉街被命名为武汉首批旅游名街,全年文化产业完成税收18亿元,增长22%。科技产业平台不断拓展,武汉硅谷天堂恒誉基金正式设立,白沙洲智慧产业园启动建设,武汉国家信息安全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武昌园等各类科技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新增孵化器面积12. 2万平方米 。商贸业持续发展,全区大中型商业网点达到66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完成销售额172亿元。

  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组织实施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项目127个,完成投资215亿元,其中30个项目年度投资过亿元。商务楼宇建设规模和水平创历史新高,联发·九都国际、友谊国际广场等6个新项目开工建设,广泽中心、中南国际城二期等25个项目竣工,新增商务楼宇面积32万平方米,打造金融、科技等专业楼宇7栋。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策划亿元以上现代服务业项目5个,利用内外资150亿元,引进注册资本千万元以上企业110家。服务企业力度加大,开办纳税人学校,设立24小时自助办税终端,稳步推进“营改增”,减轻纳税人负担;积极落实惠企政策,加大企业融资、产品创新和技术改造支持力度,协助190家中小企业获得8.4亿元融资贷款和1.3亿元扶持资金。全区26家困难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基本完成。

  二、抢抓城建攻坚机遇,城市品质稳步提升

  重点片区建设加快实施。立足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和产业集聚能力,大力加强城市建设改造。三大功能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武昌古城老城厢片房屋征收加快推进,昙华林东段道路整治完工,武汉党史馆、红楼议员公所等项目开工建设;武昌滨江商务区实施性规划编制完成,万达中心投入使用,武汉绿地国际金融城、奥山世纪城等项目加快建设;武汉中央文化区汉秀剧场、电影科技乐园建设有序实施,万达广场旗舰店结构封顶。旧城和城中村改造进展顺利,省煤炭地质局、中南勘察设计院等7个旧城片区启动房屋协议收购和征收;余家头村、团结村、三角路村、余家湖村、姚家岭村改造拆迁进入收尾阶段,还建房开工50万平方米,竣工22万平方米。

  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继续大规模推进城市路网建设,构建现代交通体系,增强城市通达能力。全力服务市级重点工程,完善微循环支路系统,地铁二号线全线贯通,梨园地下通道建成通车,鹦鹉洲长江大桥、长江大道、地铁八号线、八一路下穿通道启动建设,临江四期、铁机路、中南电力侧路、紫阳东路天桥投入使用,平安路、瑞安街、公平路完成黑色化改造,地铁四号线及武金堤、兴国路、建机路、武重中路等一批主次干道和连通道路加紧建设。大力加强房屋征收工作,认真执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切实维护群众正当权益与合理诉求,保障城建重点工程和经济发展项目顺利实施。

  城市生态建设彰显特色。围绕创建生态园林城区总体目标,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品位,植树6.7万株,建设绿地6. 6万平方米 。道路、公园绿化力度加大,完成前进路、武锅二路、机场四路等道路绿化配套,新建秦园路小森林、武金堤小游园、洪山路园林小景等10处街区绿地,实施四美塘公园、内沙湖公园绿化改造。绿道、花街建设呈现新亮点,东沙绿道示范段、团结社区绿道基本建成,完成汉街1800余米沿河驳岸亲水绿化和5大广场园林景观节点建设。立体绿化实现新突破,完成徐东大街、昙华林、粮道街、小东门、武泰闸等5座人行天桥和首义广场、雄楚大街2处地下通道整体绿化工作。

  三、力抓城管革命契机,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城市管理水平保持领先。进一步完善大城管工作机制,推动城管工作重心下移,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管理水平保持全市中心城区前列。投入1000万元,建成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监督和指挥系统,实现与公安视频监控系统资源共享,发现、处置、督办等一体化运作能力大幅提升。注重亮化与自然景观结合,高标准完成重点区域29栋楼宇亮化。在全市率先制定《环卫机械化作业流程》,推行精细作业、错时作业制度,加快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清扫保洁水平明显提升。严格控管违法建设,拆除各类违建670处、11.8万平方米。重拳治理渣土污染,渣土运输市场进一步规范。

  区域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强化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结合“两型”社会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湖泊治理,完成晒湖截污、补水和内沙湖水生态修复,四美塘治理效果进一步巩固。提升城市排渍能力,启动7个社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完成宏祥路排水改造及茶港明渠、金沙箱涵等8处骨干管涵明渠清淤疏浚。加强沿江水源保护,及时处理饮水安全隐患。狠抓节能减排和环境污染治理,关停混凝土企业3家、焦化炉6台,完成大型锅炉“煤改燃”2台,对51家餐饮企业油烟排放试行在线监控,查处夜间施工噪声扰民行为600余起,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9.5%。

  文明城市创建成效明显。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主线,强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市民素质教育,推进公共环境、交通秩序、集贸市场等专项整治,加强车站、公园、广场、医院等窗口单位建设,圆满完成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工作。广泛开展道德讲堂、志愿服务、做文明有礼的武汉人、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等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培育良好社会风尚。加大网吧、娱乐场所、出版物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四、善抓基层民意需求,民生事业协调发展

  社区建设扎实推进。按照建设幸福武昌要求,投入1.5亿元,开展幸福社区创建活动。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所有社区工作服务用房面积达到 300平方米 以上,其中71个达到 1000平方米 ;35个老旧社区物业服务实现提档升级,106条社区道路和58个社区排水管网完成维修改造,安装休闲桌椅1390套、晒衣架2500副。创新社区服务载体,通过培育社会组织、引入社会服务机构、开通蔬菜直通车、设立废旧书报置换超市等方式,为居民提供专业、便捷的社会服务。全区社区数量由194个优化调整为181个,第五届社区换届工作圆满完成。

  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基础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优化调整学校5所,区属中小学“班班通”信息点覆盖率达到100%;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中高考成绩保持全市领先;“亲近母语行动”工作经验在全国推介,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及省学前教育示范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完成徐家棚街、黄鹤楼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东亭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改造;聘请102名中高级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提升社区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改革成果,累计减免群众医疗费用600余万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南湖街邻里文化活动中心投入使用,新增社区健身小广场10个,新建24小时自助图书馆3处,为社区配送图书2万余册,为群众送精品演出和电影200余场次,圆满完成第39届国际横渡长江节、第三届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大型活动服务保障工作。出生人口性别比得到较好控制,区级政府承担的困难企业及灵活就业退休人员计生奖励金全面落实。双拥、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建设、民防、普法、审计、统计、科普、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妇女儿童、老龄、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均取得新成绩。

  民生保障力度加大。持续增加投入,着力解决民生实际问题。加强就业帮扶,新增就业2.6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093万元,扶持创业1023人,为1510名大龄就业困难人员提供社保补贴。社会保障、扶弱帮困力度加大,社保扩面新增5.9万人次,发放低保金7150万元、优抚金1亿元,为困难群众提供各项救助3115万元;新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7所,全市首个区级智能养老及家政服务信息平台建成运行,为3.7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新建残疾人阳光家园10所,成为全市首个阳光家园全覆盖城区;保障房开工10800套,竣工8575套。为民办十件实事项目全面完成。

  五、常抓政府自身建设,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社会管理探索创新。完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制,加大社会管理创新力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网格化建设,全区181个社区划分为1806个网格,提升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落实领导干部接访制度,促进信访积案化解,妥善解决信访人合理诉求。完善区、街、社区三级调解机制,发挥第三方专业调解委员会作用,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600余件,成功率达99.7%,人民调解“武昌模式”在全国产生影响。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警务综合服务站和综治群防队伍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群众治安安全感和满意度提高。加强市场管理和食品药品监管,狠抓消防安全,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全区无较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治庸问责深入开展。以“八个突出问题”承诺整改为抓手,优化工作流程,强化责任追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武昌火车站及长途客运站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交通秩序、环境卫生进一步改善,非法营运得到控管,“打的难”问题有效缓解。强力推进小餐饮规范管理,饮食安全状况明显改善。认真开展部门职责清理,重点对沿街违规开设门店等10个问题涉及的部门职责进行优化调整,管理责任进一步明晰。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办理治庸问责投诉1534件,群众满意率达到90%。加强公共管理服务监督指挥中心和应急网络建设,有效处置突发事件52起,解决群众各类诉求1.8万件。

  效能建设取得实效。坚持依法行政,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健全公务员岗位责任制,制定机关工作操作手册,强化绩效考评,公务员责任意识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办理区人大议案和区政协建议案5件、代表意见和政协提案443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9.8%。实施街道财政体制改革,街道主动服务企业、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识明显增强。全面实施服务业、建设工程并联审批,开展网上行政审批试点,33个职能部门的203项审批项目纳入政务中心办理。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开通武昌政务微博,完善政府门户网站,提高政府公信力和透明度。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来,我们坚持主攻方向不动摇,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影响,努力突破内在瓶颈制约,主动挖潜,激发活力,有效保持了经济增长良好势头;坚持迎难而上不懈怠,实施城建攻坚,推进城管革命,知苦不言苦,知难不畏难,有力提升了城市功能品质;坚持民生为重不放松,顺应民众期待,加大投入保障,实现重心下移,推动力量下沉,切实增强了居民群众幸福感;坚持务实重干不飘浮,凝聚干事力量,倡导干事文化,团结奋进,和衷共济,形成了风清气正、心齐气顺的干事氛围。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支持和关心帮助,得益于全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基层一线的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驻区部队和企事业单位、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以及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武昌建设发展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与先进城市中心城区相比,我区整体实力存在较大差距,建设发展任务还很艰巨;核心板块功能特色不够明显,高端产业集聚能力不强,规划控制、项目策划力度需切实加大;旧城改造、房屋征收、道路建设推进不够快,破解难题的举措需进一步创新;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不断凸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不断增大;公共服务水平与群众期望和要求相比尚有距离,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工作需不断加强;当前形势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谋划、统筹发展和执行、落实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3年工作安排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虽然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区域竞争态势更加激烈,资源环境制约日益突出,但武昌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条件没有改变。党的十八大描绘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抓紧“黄金十年”、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决策部署,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壮丽画卷正在展开。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只要我们坚定奋斗目标,深化“三建两改一保护”等发展战略,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就一定能破解发展难题、拓展发展空间、保持发展势头,在全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进程中走在前列。

  201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发展定位,全力推进高端服务业示范区、文化旅游示范区、生态宜居示范区、公共服务管理示范区建设,奋力实现跨越赶超、争先进位。

  201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全口径和区级财政收入增长1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节能降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指标任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继续高于经济增长,城市文明程度和群众幸福指数稳步提升。

  为实现全年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以产业升级为核心,加快现代服务业高端化

  增强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强化总部经济在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优化升级中的引领作用,完善支撑和服务体系,吸引知名企业总部、区域总部和研发、设计、营销中心落户,支持本土总部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招商引资规模和质量,注重针对性、选择性招商,加强产业、楼宇招商,重点引进亿元以上现代服务业项目和国内外大型企业,全年引进总部企业10家、注册资本千万元以上企业80家,利用内外资165亿元;支持优质企业“走出去”,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全力抓好项目建设,策划实施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项目120个,完成投资188亿元;坚持把商务楼宇作为项目建设重点,推进一批高端楼宇、专业楼宇和总部楼宇建设。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拓展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支持和规范中介服务业发展,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推进人才高地建设,深入实施“武昌英才计划”,多渠道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领军人物,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打造现代金融业集聚区。把握国际国内大型金融机构布局拓展契机,深化金融产业发展研究,筹建金融咨询委员会,成立金融总部区建设指挥部,制定金融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大力推进以中南路—中北路为核心的金融总部区建设,积极打造省级金融机构总部中心和国际金融机构华中地区总部基地。加强武重厂部、武重体育场等地块策划,加快武汉绿地国际金融城、普提金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支持金融企业自建和租购总部大楼,形成一批金融专业楼宇。加强金融招商和金融市场建设,依托高端商务楼宇资源,引进外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培育和引入金融交易、融资租赁、股权投资等多种金融业态,鼓励金融工具创新和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开发,增强金融产业活力。

  凸显文化产业支柱地位。加快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制定整体规划,推进文化资源整合及优秀历史建筑、老民宅的综合利用,集聚文化艺术产业,打造街区博物馆群;启动螃蟹岬市政基地地块开发,建设“昙华林之门”,拓展产业空间,彰显文化特色。谋划推动东湖文化产业示范区建设,加强东湖西岸、沙湖南岸等板块项目策划,形成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带。大力开展文化产业招商,加强资源挖掘、整合及包装推介,引进大型文化项目和知名文化企业,推进产权、版权、技术、信息等文化要素市场建设,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跟踪服务知音传媒、湖北日报、湖北广电等龙头文化企业,发挥人才培养、产业创新和示范引领效应,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完善产业链条,提升品牌价值,培育知名文化商标。积极开展全国旅游标准化城市创建,继续打造户部巷、楚河汉街等旅游名片,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加快打造全国旅游目的地。

  提升科技信息产业层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进白沙洲智慧产业园建设,制定园区修建性规划,建立市场化运作平台,推进土地资源整合,完成信息安全基地一期建设,策划推动产业综合体项目和中小企业总部基地建设,发展知识型、创新型高新技术和信息产业,打造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功能区。完善工作机制和扶持政策,调动地区院校、单位积极性,加快科技园区和科技专业楼宇建设,新增孵化器面积 5万平方米 。大力实施科技企业成长工程,加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和资金扶持力度,加快科技信息企业发展,提升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优化商贸服务业态布局。提升传统百货零售商业层次,加强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完善社区商业网络,健全商品和服务消费市场体系,重塑商业强区地位。注重高端商场、购物中心等商贸项目的规划布局,策划滨江商业综合体、万吨冷库商业中心建设,提升滨江、徐东地区商业档次;加快万达广场旗舰店、1818中心、帝斯曼商业中心建设,促进姚家岭商业综合体尽快开工,打造江南高端商业中心。借助和发挥区位及交通优势,完善杨园、白沙洲、武昌火车站地区商业布局,丰富商业形态,形成多元化、大流通商贸格局。

  二、以环境改善为目标,促进城市功能集约化

  加速城市更新改造。主动适应区级融资比例大幅提升的新形势,加大多种途径融资力度,在风险可控范围内扩大融资规模,满足城市建设发展资金需求。加快推进功能区建设,武昌古城重点策划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改造,继续推进环紫阳湖地区和老城厢片改造,完善首义文化旅游区配套设施,实施一批文化及景观、休闲项目,擦亮武昌古城品牌;武昌滨江商务区重点加快绿地中心建设,推进裕大华、交职院、热电厂、秦园路、二桥周边等片区地块开发,增强沿江地区商务功能;武汉中央文化区重点推进汉秀剧场、电影科技乐园等项目建设,丰富文化内涵。立足城市功能提升和人居环境改善,加强杨园、徐家棚、积玉桥、中华路、紫阳、白沙洲等区域及长江大道沿线旧城改造,全面启动向阳村改造,加快推进二环线内城中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扩大产业发展空间。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服务鹦鹉洲、杨泗港长江大桥及雄楚大街高架、轨道交通、长江大道、八一路下穿通道等重点工程建设,续建复兴路北段、和平大道三层楼段,抓好和平大道南延线前期研究,完善骨干路网结构。按照城建攻坚五年计划要求,累计投入20亿元,完成30条微循环支路建设,2013年续建新建才林街、乐业路、沙湖南环路、紫阳东路延长线、万福林路等11条道路,完成5条道路建设任务。围绕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创新房屋征收工作机制,调动各方参与和支持房屋征收工作的积极性,保障市政设施和经济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加紧城市生态保护。加大城市绿化力度,启动长江二桥—首义广场 15公里 临江城市绿道建设,打造友谊大道、和平大道、中北路等绿荫大道,新建长江隧道口、津水路、起义门等8处道路花境和3处园林小景,提升秦园路、丁字桥路、瑞安街等道路绿化层次,实施紫阳湖公园绿化改造,增强首义文化公园、楚望台公园绿化效果,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完善城市排水功能,实施污水全收集全处理五年计划和城市排水三年攻坚计划,建设改造筷子湖、倒口湖等5座排水泵站,推进夹套河、董家明渠改造,对相关骨干箱涵进行清淤。加强景观堤防建设,完成市船厂闸口封堵,启动武青堤防水墙建设。认真落实湖长制,加大湖泊保护力度,实施晒湖水生态修复工程。强化餐饮废水、油烟噪声治理,加强夜间施工监管,推进空气扬尘、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及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提升区域环境质量。

  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完善大城管机制,充分发挥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监督和指挥系统作用,加强联动协作和巡查调度,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快推行清扫保洁市场化,改进和完善作业方式,工作重点由主次干道向背街小巷、平面向立面延伸。集中整治违法占道,实现主次干道无违法占道、背街小巷违法占道有效控管、城市道路整洁通畅。强化文明施工和渣土清运控管,降低施工对环境卫生和空气质量造成的影响。加强查控违工作,坚决遏制重点工程周边及城中村改造区域的抢建行为,对老旧居民区零星违建做到及时发现、快速拆除。按照“高效、节能、环保”原则,全面提升中南路、武珞路、水果湖地区等重点路段和区域楼宇景观灯光品质。加强交通秩序管理,提升交通组织能力。强化武昌火车站和长途客运站地区综合管理,优化窗口地区交通、经营、治安秩序,提升市容环境水平。

  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

  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优化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启动长江紫都、东湖国际、橡树湾小区3所小学新建工作,实施新河街学校、湖滨街小学整体改造,推进7所小学标准化建设。抓好公办幼儿园改扩建,加快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有效增加学位供给,提高保教水平。加强学校共同体建设,推进小班化教学试点及高中课程改革,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提升教育质量。稳定职业学校办学规模,支持二职中心争创国家级示范职业学校。保障贫困家庭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启动水果湖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对珞珈山街等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国家标准提档升级。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探索在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加强卫生人才引进和培养,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推行全科医生以家庭为单位与居民建立防治结合的契约式服务关系。整合区域卫生资源,探索大医院直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模式,引导居民就医急慢分治、分级有序。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重点传染病、流行病防控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建立区级荣誉制度,充分发挥“吴天祥小组志愿者联合会”品牌效应和辐射作用,大力开展志愿服务、道德模范学习宣传、文明示范区和文明单位创建等活动,提高群众参与度。加强区、街、社区三级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发挥流动舞台车、街头图书馆等文化服务设施作用。举办“首义之春”、“邻里文化节”、“读书节”等群众文化活动,继续为群众送图书、送电影、送演出、送展览,丰富群众“家门口”文化。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创建读书之城。加强文化专业人才培养、文化精品创作和特色文化活动团队打造。推进武泰闸体育场整体改造,加大社区健身广场建设和健身器材投放力度。

  不断创新社会综合管理。完善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及第三方调解联动体系,健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落实源头预防。推进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网格化建设,完善新经济、新社会组织管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特殊人员帮扶,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深化警务机制改革,健全立体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增强群众安全感。加强市场秩序管理,坚决打击商业欺诈、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及无证照经营行为。针对重点环节、重点品种和重点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小餐饮规范管理成效。推行“动态分类排查、动态评审挂牌、动态整改销号”工作模式,加强物业管理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强化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整治,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围绕“让社区更美好、让居民更幸福”目标,扎实推进幸福社区创建工作。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指导力度,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加强社会专项救助,深入实施“贫困代际转移阻断计划”,加大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力度,做好困难家庭子女教育、就业、医疗救助和心理援助工作。引导和支持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广泛开展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积极推进社保扩面,抓好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事业单位纳入工伤保险的参保缴费工作。加强福利机构星级创建,支持一批民办福利机构提档升级,完善智能养老及家政服务信息化系统。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发挥康复服务网络作用,保障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

  四、以依法行政为准则,推进政府建设法治化

  规范行政行为。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使用法律手段管理政务,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做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优质高效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建议案、提案,认真听取和采纳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及社会各界意见,主动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监督。深入开展“六五”普法等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干部群众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深化政务公开,优化政务服务,确保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提升行政效能。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加大培训、培养力度,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和岗位工作水平。强化绩效管理,科学设置指标,完善考评办法,形成以绩效目标为导向、项目推进为抓手的责任机制,提升政府工作执行力和落实力。注重调查研究和管理创新,逐步深化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民生保障、社会管理等重要领域改革,提升领导科学发展、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

  加强廉政建设。大力开展公务人员廉洁从政教育,完善电子监察预警防控平台,加大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力度。推进纪检监察派出(派驻)机构改革,健全基层监督机构网络。深入推进治庸问责,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民评民议,落实限期整改,严肃问责追责,着力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加大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监察审计力度,规范政府采购、招投标行为及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坚决查处违法违纪行为。落实厉行节约各项规定,控制“三公”经费支出,降低政府运行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

  各位代表,明年我们将继续坚持新增财力向民生事业倾斜,投入2亿元资金,为居民群众办好以下实事:

  1、推进幸福社区建设,实施一批社区惠民项目,创建46个幸福社区,使30%以上社区达到幸福社区标准。   

  2、加强老旧社区物业服务,对33个老旧社区的物业服务进行提档升级,对困难群众水电气一户一表改造和老旧社区二次供水改造给予补贴,维修改造500户危旧公房。

  3、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改造升级108条社区道路和30个社区的排水管网,清除、整理架空管线。

  4、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建设5条大树绿荫道路,提升6条景观路绿化层次,对10个社区进行绿化提档升级。

  5、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免费开放街道文化活动中心,配齐街道数字电影放映设备,新添置25套音响设备和2万册图书期刊,送200场文化活动(含100场电影),完成46个社区健身设施改造升级,新增室内健身器材60套。

  6、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启动劳动就业实训基地和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建设,新建2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对1万名劳动者开展实用技能培训。

  7、加强老年人服务工作,新建15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支持25家民办养老机构提档升级,全额补贴65岁以上老年人公交优待证年审保险费。

  8、做好困难群众帮扶工作,推进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对纳入“抢救性康复工程”的0—6岁贫困残疾儿童实施全额补贴,为肢体残疾人购置500台轮椅车、1000副双拐和其他辅助器具。

  9、关爱困难企业职工,帮助区属困难国有、集体企业退休职工解决当年基本医疗保险问题,为全区早班环卫工人提供爱心早餐。

  10、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启动25个社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增设50个餐饮油烟在线监控点,安装餐饮污水处理设施100台(套),整治油烟噪声扰民点源100个。

  各位代表,做好明年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努力奋斗!

?打印本页?? ?关闭?? ?返回顶部